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

日期:2016/12/15 0:02:22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隋朝時期隋炀帝楊廣曾登上洛陽北面的邙山,遠遠望見了洛陽南面的伊阙,就對他的侍從們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為什麼不在這裡建都?一位大臣獻媚地答道,古人並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聽後龍顏大悅,就在洛陽建起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阙,從此,伊阙便被人們的習慣的稱為龍門了。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裡處的伊河兩岸,這裡的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溫泉增輝。




自古龍門山色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開鑿於山水相依的峭壁間。它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當時孝文帝深感國都偏於北方不利於統治,而地處中原的洛陽自然條件優越,於是在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同時拉開了營建龍門石窟的序幕。龍門石窟經歷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鑿斷斷續續達400年之久,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模營建有140多年,因而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僅占10%左右。據統計,東西兩山現存窟龛2345個、佛塔70余座。龍門石窟是中國古碑刻最多的一處,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其中久負盛名的龍門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別是魏碑體和 唐楷的典范,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龍門全山造像11萬余尊,最大的佛像盧捨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每個只有2厘米,稱為微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