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水洞溝遺址

水洞溝遺址

日期:2016/12/15 15:34:00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水洞溝遺址
 
 
水洞溝遺址

  水洞溝遺址西距銀川市19公裡,位於靈武市臨河鄉水洞溝一處面南的崖壁上。它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材料最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之一。這座1919年由比利時人肯特發現的遺址,迄今已有5萬多年的歷史。在這裡發現了野驢、犀牛、鬣狗、羚羊、轉角羊、牛、豬等動物化石和各種石器1.1萬多件。一個用鴕鳥蛋皮穿孔制作的裝飾品和一具原始牛頭化石再次證明,這裡的准確時代應該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早期 .

 
水洞溝發現用火遺跡

  2004年9月,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水洞溝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古人類用火遺跡,此次對寧夏水洞溝遺址的發掘是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的,另有北京大學、吉林大學和復旦大學等十多所院校參與。此次考古發掘大面積揭露了古人類用火的遺跡,在國內比較少見。上世紀二十年代以來,水洞溝遺址先後經歷了5次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僅中國考古工作者就發掘出土文化標本4萬多件。

 
正在進行第五次考古發掘的寧夏水洞溝遺址

  人民網銀川9月18日電記者周志忠報道:一項開創了寧夏乃至全國舊石器文化研究先河的考古發現——寧夏水洞溝舊石器遺址,至今已經整整80周年。80年後的今天,學者和專家們聚會銀川,圍繞水洞溝遺址發現進行國際學術研討。

  80年前,法國傳教士德日進和比利時傳教士桑志華從北京出發,沿黃河河套地區西行,一邊傳教,一邊進行地質和考古發掘,在寧夏和內蒙古地區相繼發現了距今3萬年的水洞溝舊石器遺址和距今10萬年的內蒙古薩拉烏蘇舊石器遺址。這是我國境內最先按照現代考古學方法進行挖掘後發現的舊石器遺址。

 
水洞溝遺址

  80年來,寧夏水洞溝遺址歷經數次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挖掘工作,隨著發掘資料的不斷增加,人們對水洞溝遺址文化內涵和文化性質的認識在不斷提高。水洞溝遺址所包涵的獨特文化內涵和文化特征,引起了國內外研究舊石器文化學者的高度重視。同時,“水洞溝文化”也成為華北舊石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研究華北舊石器系統的發生、發展和去向以及與世界其它地區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此次水洞溝國際學術研討會匯聚了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和我國香港、台灣地區以及國內數十家研究機構、大專院校的50多位專家、學者。與會者將以水洞溝遺址發現80年來的發掘、研究為中心,從第四紀地質、古生物學、古人類學以及舊石器文化等多個學科對我國境內發現的舊石器文化進行探討和交流。研討會期間還將對我國舊石器文化研究手段、舊石器文化研究的發展趨勢進行探索。兩位中科院資深院士,著名地質學家劉東生,著名古人類學家吳新智的出席,使本次研討會成為近年來寧夏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之一。

 
水洞溝遺址

  據悉,研討會進行期間,專家學者們將親赴寧夏水洞溝和內蒙古薩拉烏蘇,對這兩處舊石器遺址進行現場研討和交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