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穿越回兩千年前的秦簡時代

穿越回兩千年前的秦簡時代

日期:2016/12/15 0:08:52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中國的秦朝被這些年的電影電視劇披上了很多的神話氣息,這個離我們太久遠的朝代充滿了更多的神秘感,而在裡耶我們似乎又能穿越一回來到秦朝,在那些充滿戲劇性的前塵往事裡扮演一個角色,而有一個獨特的道具就是“秦簡”,我們應該去體驗一下那個秦簡時代吧。

裡耶是個被兩千年前的秦簡殘土覆蓋的古埠。這是我一路沿酉水而來,第一眼看到的街面浮著厚厚的土和散不空氣中的微塵而得來的全部概念。
在小吃店的條凳上就著收橘子的貨車卷起的灰,吃了碗只有馄饨皮沒有肉餡、當地人稱之為“包面”(而不是面包)、我稱之為湯皮的熱乎乎的東西。暖暖和和地吃完後我避開了裡耶長沙街的灰塵,鑽進了一條生活氣息很濃的巷子。




巷子裡正在進行老街改造,巷子兩側生活過數代人的木屋老宅,在叮叮當當的敲打聲中枉然的記憶著將要堙沒的歷史。新修起來的宅院只是個沒有歷史、冷冷清清的棲身之所,沒有長年積澱出的黑屋頂,沒有火塘陳年的碳灰,沒有腌蘿卜淌的滿屋的酸氣,沒有牆上兒時的獎狀、照片,沒有邊烤火邊聞著掉在梁上的臘肉香味。前面改造後的老街有著修舊如舊的異常干淨的外表,凜凜的風中只有一對掃街的夫婦和一個曬著掛面的老婆婆,清冷或喧鬧就真的在這變與不變中嗎?門外掛著晾衣架、魚干、辟邪銅鏡、破布鞋、拖布、芥菜頭、米線,門板下面偶爾傳來了一兩句拌嘴聲和一串哇哇的嬰兒啼哭聲,伴著麻將聲。我沒辦法預料在前面的巷子裡,是否會出現像沈從文返鄉時重逢的絨線鋪“小翠”,我想太冷了,姑娘們這時都該像貓一樣地縮在炭盆邊上才對吧。於是我返回頭去看那個蹲著撿掛面的老婆婆,蹲在她身邊好奇地問這問那,老婆婆只是和善地笑著從嘴裡蹦出是或不是,那些面條像干枯如雪的白發一樣,在等待中萎縮,然後變細變脆變小。我對老婆婆說我要上旁邊的堤壩走一走,老婆婆說那上面冷得很。

酉水畔小舟自橫的無人碼頭,有著同老街表面一樣的清冷。看著水邊獨釣的漁翁和兩個玩石子的孩子,忽然領悟到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涵義。或喜或悲的時代,或喜或悲的人生,都流進了一條叫做生命的河流裡,在河流中成長、湮滅,接著嶄新的生命體以另一種形式繼續著輪回。悠悠酉水河,當年桐油、木材、信件、磚瓦、生漆、釉陶、人事、五倍子、哲學、江湖藝人、方言就是從這條通道順流而下,到達沅水,匯入洞庭湖,而後經歷一系列的崎岖、險峻、坎坷,到達滬杭、巴蜀,去翻閱外面大千世界的那本厚厚的書的。




裡耶出土的約三萬枚、字數超過二十萬的秦簡,記載了短短的秦朝人們的書信往來,城鎮規劃,興旺的商貿航運,功利主義的藝術、審美,千年的乘法口訣表,這些秦時文字或幽咽、或平淡、或官樣、或淒婉、或繁華、或沉寂、或妍麗。那些如蟻的生命,是否真的見證並記載了中國歷史上這個神秘王朝的坍倒呢?這一切只有在沉沉暮霭中勾勒出大致的輪廓,添加進色彩,賦予它聲音,讓那個曾經強悍無比、一統天下的秦王朝在大地上再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