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渡古村
如果說到泾縣有特色的古村落,熟悉的人大概都能說出查濟、黃田、南陽、赤灘老街等,但這些古村落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築風格,而章渡絕對是一個另類。
從泾縣沿322省道西去二十多公裡,沿青弋江岸邊有一處一字排開的木閣樓群,這就是章渡古鎮。章渡大約建於明末清初時期,地處宣州石埭縣通往太平縣的水陸要道上,有“東入泾縣第一鎮”的美譽。古鎮的民居閣樓類似於湘西的吊腳樓,素有“江南千條腿”之稱,特別是在夜行的船上,望見章渡古鎮上燈火明滅,猶如吊在空中的燈籠,故又形象地稱為吊棟閣。
青弋江水繞過江中的綠洲潆洄西來,鵝卵石鋪成的老街鱗鱗東去不見盡頭,兩旁低矮的閣樓前堆滿了柴火。老街上的閣樓出檐都比較深,很好地保護了下面的木牆木門,避免了它們受到陰雨的浸泡。三四道電線交錯在老街上空,又進入到千家萬戶。從青燈燭盞到電網縱橫,隨著這社會的進步,章渡的木閣樓也更多地避免了火患。西邊的太陽把一半的街巷、屋捨、樹影畫在老街的卵石路上,老街上出奇地安靜,連居民都難得看到幾位,我的感覺突然不真實起來。
在江邊一處破敗的老屋前,看到臨江的樹下有一塊碑子上書“周恩來上岸處”,原來章渡古鎮曾經是當年新四軍的兵站。1939年春,周恩來受毛澤東委托到泾縣指導新四軍的革命工作,由青弋江乘坐竹筏經此上岸,在章渡古鎮的得月軒會見了葉挺、項英等人。當年他們在這裡相會,青弋江之上,意氣風發,豪氣干雲。可誰又能想到,才僅僅過了兩年,也就是1941年1月的那個冬天,新四軍在皖南的叢林中遭到毀滅性的災難。
沿著石階下到江邊,於荒草離離中,見得江岸上一字排開的吊棟閣,褪盡了色彩的屋身顯得那樣破舊不堪,有的已經傾圮。日影已西斜,只有我一個人拖著長長的影子在這寂寞的古鎮上游走,兩旁的閣樓大多門板緊閉,仿佛連續劇已經演完了的樣子。只有門上還未褪色的對聯、牆角開花的紫籐、門前盛開的雞冠花,門口蹲著的寂寞的貓,才告訴你這古鎮上還有人煙。
看見一位正在門前炒菜的大爺,我走過去問他得月樓的所在,大爺指了指跟前的二層閣樓說:“哦,這不是。” 得月樓屋門緊鎖,像是好久都不曾開啟了。這裡曾經酒客如潮,如今卻落寞的不成樣子。
老街不過一二裡,風從江面上吹來,穿過這美麗又蒼涼的街巷,望著夕陽裡老人和孩子的身影,一種寂寞和清冷在街上滋生。吊棟無語,老牆傾圮,商旅不往,西來一鎮的繁華已經搖落如夢。悲歡離合,人世無常,是誰用流年亂了小鎮的浮生。真怕有一天再來章渡,於風燈凌亂之中,再也不見了你熟悉的身影。
交通:從泾縣縣城乘坐到中村的班車到章渡“泾溪古鎮”坊前下車。
門票:無
旅游TIPS:
1、因為開發管理有問題,章渡古鎮的衰落觸目驚心,讓人心酸。
2、章渡老街西頭有一家有地方特色的蒲包干子豆腐作坊,有興趣可以去看一看。
3、章渡大約下午兩點以後就沒有了返回泾縣的班車了。另外在章渡路口可乘坐去厚岸的車,再轉乘三輪車便可到查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