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西遞人家
日期:2016/12/15 0:04:3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西遞原名是叫西川,又稱西溪,是取村在三條溪水自東西流之意,後因其處於徽州府古驿道附近設有“鋪遞所”而改稱為西遞。這裡群山環繞,風景秀麗,錯落平面呈船型,占地16公頃。由於特定的人文地理和歷史條件,至今還保存有完整古樸的明清古民居100多幢。這些被稱為中國建築史上的瑰寶之一的徽派建築,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地呈現在這方天地,灰白色的牆、青黑色的瓦、飛翹的檐角、富有韻律的馬頭牆,遠遠地望去,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秀美、恬靜、如歌如畫。
西遞,如果是僅從這表觀景致去感受,確也真有“桃花源裡人家”之意境,這裡田疇阡陌交織,周遭山綿水柔,屋捨炊煙,田園牧歌,懶散的水牛在水田中或臥或立,悠閒自得,數點的山羊在青青草色間或隱或現,哞哞聲聲,就連那偶爾望見的家犬也是那麽溫順地就地而臥,只顧自己閉目養神,還有那從村裡走出的西遞人,其腳步都是那麽的不緊不慢。但是,當你真正深入其中時,蕩漾在心頭的感受確實復雜的。
從皖南這層層疊疊的群山中穿過,最終站在西遞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西遞村口那座高大顯赫的“荊藩首相”石牌坊。古徽州的牌坊有貞潔坊和功德坊,而西遞村口的這座牌坊則是屬於後者。它建於明萬歷年間,高13米,寬10米,三間四柱無樓,整座牌坊全是由本地產的黑色“黟縣青”建成,雕琢精絕,巍峨高聳。近距離的觀看,由於視覺的效應,就感覺它比那周遭的山勢還雄偉還壯觀。當用心去感受,雖數百年風雨已過,它仍似乎是那麽倔強地在這裡向世人昭示著其主人那曾經顯赫的遺世舊夢。牌坊的主人叫胡文光,當年官至膠州刺史,這是西遞人以尚從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絕好的寫照。據說,以前西遞的牌坊有很多,就是沿著腳下的這條石板路一座接一座一直延伸到村口,只是都被毀於文革時期那場破四舊立四新的運動之中了。今存的這一座還是當年的村支書有心地把革命標語滿滿地糊貼其上,才得以保留至今,成為了今日西遞的象征。
在牌坊一側的溪塘邊,有一位來自中央美院的女大學生對著眼前的山水屋捨在斂神靜氣作畫,不想我們的到來驚動了這位清醇靓麗的女孩,她毫不見生地主動介紹自己,言談之中不乏誠意地征求對其所畫的意見。其實我不懂繪畫,但看到這女孩筆下那清韻幽然的山水潑墨,畫如眼前這女孩一樣的美、一樣的恬靜。許是只有在其眼中用一種畫家的純然靈性才能描出這優美自然的田園風光,用一種自然的心境與這青山綠水契合,把這田園牧歌的西遞定格於這小小的畫板,給自己,也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