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旅游開發得早,知名度高,當年陳逸飛先生一幅《故鄉的回憶》把周莊帶到了全世界,慕名到周莊旅游的人曾經如潮湧一般。現在人們再提及這個江南小鎮,還是不是當年的那個周莊?堅定地告訴您,現在的周莊還值得一游。時代在前進,人們的品味越來越高,周莊的游覽方式在變。人如潮是周莊的白天,它接待的是匆匆過客,而”潮退“以後,只周莊的夜晚,游周莊的秘訣在於”靜“字,夜晚最能體現周莊的寧靜,此時景色才是周莊最美的開始。等潮水般的游客退去後,在古鎮上找一家私人客棧,找好放車的安全地方。然後就可以悠閒地找一家茶樓或餐館,臨水倚窗地去品嘗周莊的”老三篇“----萬三蹄、鹽水蝦、白水魚。望著月色裡隱隱綽綽的老屋,聽著隔岸的絲竹之音,或乘舟觀賞周莊剛推出的夜游。游累了上岸,夜晚店鋪的東西較白天便宜得多。這時您會感到,這樣的靜夜,已離您太遠了。
水鄉的橋:
雙橋
這兩座石橋都建於明代,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梁橋--永安橋組成。清澈的銀子浜和南北市河在此交匯成十字,顯得十分別致。因為橋面一橫一豎,橋洞一方一圓,樣子很像是古時候人們使用的鑰匙,當地人便稱之為”鑰匙橋“。雙橋最能體現古鎮的神韻。1984年春,陳逸飛先生在周莊寫生,其中描繪雙橋的一幅名為《故鄉的回憶》,使默默無聞的雙橋走向了世界。
富安橋
建於元代,位於中市街東端,橫跨在南北河上。橋身刻有浮雕圖案,四角有橋樓。橋上有五塊江南一帶罕見的武康石,雨雪天不打滑,為江南水鄉僅存的橋樓合璧的立體型建築。
貞豐橋
是一座單孔石拱橋,位於中市河西口,連接貞豐弄和西灣街。橋北西側是”迷樓“。一橋一樓,相得益彰。
福洪橋
在後港西口,是一座造型別致的石梁橋。橋身中間的石條上。镂刻著圖案對稱的花紋,中間镌有”福洪橋“三字。
太平橋
位於後港東口,連接城隍埭和蚬江街,明代建,為單孔石拱橋,橋梁刻有“蓮座”圖案,橋身石縫裡長著籐蔓,遮掩著石拱洞券,橋旁是沈體蘭的舊宅。
水鄉的經典名宅
沈廳
位於南市街上,坐北朝南,建於清代。共有三部分組成。前部是水牆們和河埠,專門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滌衣物之用,為江南水鄉的特有建築;中部是牆門樓、茶廳、正廳,是接送賓客,辦理婚喪大事和議事的地方;後部是大堂樓、小堂樓和後廳屋,為生活起居之處。整個廳堂是典型的“前廳後堂”建築格局。前後樓屋之間均由過街樓和過道閣連接,形成一個環通的走馬樓,為同類建築物所罕見。
張廳
是周莊鎮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清初改名玉燕堂,俗稱張廳。“轎從門前進,船自家中過”的張廳,袒露的是最具體的現實,連同一份安谧溫馨的水鎮情趣。
葉楚伧故居
四進清式建築,包括牆門、轎廳、正廳和堂樓,還有一個幽靜小巧的後天井。居室內的家具陳設,多為清代和民國時期民居的風格,十分樸素,毫無奢華之氣。後天井中,花木扶疏,綠樹掩映,環境十分幽靜。
此外,水鄉新增景點還有周莊博物館、“怪樓”、酒作坊、大誠堂、沈萬三故居和沈萬三水冢等。
水鄉的古跡
全福講寺
為周莊八景之一,建於宋代,是遠近聞名的古剎。寺院梵宮重疊、樓閣峥嵘,與神韻獨具的水鄉古鎮周莊融匯在一起,是讓人流連抒懷的好去處。
迷樓
地處貞豐橋畔,原名德記酒店。德記酒店地處小橋流水、富於詩情畫意的鬧市之中,賓客把酒臨風,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風景宜人亦迷人“,德記酒店得”迷樓“雅稱。
澄虛道院
俗稱”聖堂“,創建於宋代,為吳中著名的道院之一。道院保持宋代建築風格。
另外,水鄉古跡還有周莊文化街、南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