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組織設計的審核(3)
日期:2016/12/14 22:50:45   編輯:古建築結構1.3 施工准備
(1)審核施工現場的准備。包括對建立現場測量控制網、土地征用、居民遷移、障礙拆除、臨建、施工用水、施工用電、施工道路與場地平整工作作出安排。
(2)審核施工機械的准備。是否編制了施工機械進場計劃。所需注意的是:施工機械的數量、性能、進場時間要滿足施工總進度計劃的安排,同時,施工機械的選擇要達到適度的性價比。此性價比中性能的含義包括技術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維修難易程度、耐用程度;而價格的含義包括使用費用、維修費用。如果是租賃機械應考慮的是租賃費用;應有施工機械進場安排一覽表。
(3)審核所需材料與設備的准備。所需注意的是:材料與設備進場時間是否滿足了施工總進度計劃的需求。對預制構件、預埋件是否還根據進場計劃制定出配套的訂貨加工計劃,同時,某些大型設備待到結構封頂時再行安裝,可能難度會較大,甚至造成土建返工,因此,應注意該部分設備的進場應與土建施工交叉進行;材料與設備的計劃數量、品種是否與經濟標或中的工程量相符合;是否有工程材料與設備進場安排一覽表。
(4)審核勞動力准備。是否編制了勞動力計劃。需要注意:各工種勞動力配置是否齊全,應避免小工過多,大工過少的現象;各工種勞動力數量以及進場時間是否滿足施工總進度計劃的要求;是否有配套的勞動力技術與安全計劃;是否有勞動力需求一覽表。
(5)審核技術准備。包括:是否有掌握地形、地質、水文等,並對建設地區的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等進行調查分析,以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工作安排;是否有掌握設計進度與意圖的安排;是否有研究有關施工技術措施,以及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的試制和試驗工作的安排;是否有確保在正式來開工前,報監理、甲方的施工組織設計得以審批通過的具體布置;是否有在正式開工前,完成審圖、圖紙交底、圖紙會審工作的安排;是否有對基層班組進行書面技術交底和工程定位放線及驗線的安排。
1.4 施工方案
(1)審核主要項目施工方法的合理性。施工方法是施工方案的核心。對其審核包括以下3個方面:
一是主要施工項目選擇是否正確。在實際審核中,可以發現沒有因地制宜對主要項目做出甄別和選擇,是施工組織設計的通病之一,因此,主要施工項目的正確選擇應是施工方案審核的首要任務。
二是施工是否條件允許、方法可行。
三是施工方法是否與建安成本和施工措施費保持一致施工組織設計並非只是技術文件,它也是經濟文件。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所提出的設計變更與現場簽證,其是否成立的判定標准之一就是看施工組織設計中是否已有相應內容。
因此,應注意保持兩者的一致。這一點是審核業務中所見較多的問題,需額外注意。
(2)審核是否有降低成本的技術措施及其可行性。降低成本無非是成本與組織成本兩個方面。對此,結合樣板引路進行節約挖潛是一個有效手段。樣板引路是指先做好樣板工程,再進行大面積施工。因此,最有可能在樣本工程中,引進新技術、改造舊工藝,同時優化組織結構。在技術費、機械設備費、工具費、勞動力費用、間接費的節約上作文章,據此計算出經濟效果,以加以評價、決策。取得成功經驗後,再由點及面加以推廣,最終達到降低成本目的。此外,降低成本應以不影響施工質量與安全為前提、這一點也是施工單位易忽略之處、應注意糾偏。
1.5 質量保證措施
該部分是施工組織設計編制者帶有創造性的工作,從中可看出施工單位的基本素質,因此,應重視這一部分的審核工作。在審核中,應具體把握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質量保證體系是否完善。應審核質量管理體系的“PDCA”循環是否完善,這主要體現在如下 6 個方面:原材料的進場驗收、報審制度是否完善;工序檢查制度是否完善;隱蔽工程驗收與報審制度是否完善。分項分部工程的驗收移交與報審制度是否完善;竣工驗收移交與報審制度是否完善;工程檔案資料的保管與移交制度是否完善。二是特殊項目的質量保證措施是否完備。對采用的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和新結構以及有技術疑難點的項目,如新型防水材料的施工、巨型框架結構的施工、體型復雜的結構體系的放線定位施工,以及飽和軟土地基的樁基礎施工等,應制定針對性的質量保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