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擦亮瓷國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擦亮瓷國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日期:2016/12/14 12:08:28      編輯:古代建築
    2000多年綿延不息的熊熊窯火,為瓷都景德鎮留下了52處151個老窯址。這些窯址如同一頂美麗無比的皇冠,而御窯廠則是景德鎮這個“瓷器之國”皇冠上最為耀眼的明珠。目前,景德鎮正以御窯廠為核心,把歷代窯業遺址及重要文化遺跡納入大遺址保護規劃,以大遺址考古發掘、整體保護來弘揚文化精神,促進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和民生改善,使這顆皇冠明珠更加璀璨奪目。

    走過繁華的珠山中路,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照壁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它的背後就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制瓷窯場。在長達54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御窯廠一直承擔著為明清皇宮生產瓷器的任務,燒制了不可計數的精美瓷器,代表了當時中國陶瓷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水平,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11月20日,記者專程來到御窯廠采訪,探尋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保護的足跡。

    繞過照壁,穿過朱門,走進御窯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西側新建的明御廠窯爐遺址保護房,緊挨著窯爐遺址的是復建的佑陶靈祠,新建的御寶齋和改建的御窯工藝博物館緊隨其後。東側,綠樹成蔭,碑廊在靜谧之中透著一股詳和之美,漫步其間,神清氣爽。

    穿過平坦的甬道,記者眼前頓時開闊起來,目之所及,綠草如茵,唐英廣場前的綠地上,銅人組雕展示著督陶官深入御窯作坊的情景;遠處的龍珠閣、御詩亭重檐飛翹,金碧輝煌,無不讓人賞心悅目。

    記者發現,一支考古隊正在遺址公園內進行考古挖掘,20多名工人在三處工作面同時工作,秩序井然。旁邊的一塊綠地,被挖出的泥土快要堆成一座小山。

    “我們是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10月15日進駐御窯開始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在300平方米左右。”小李告訴記者,御窯地下埋藏文物豐富,新中國成立後,較大規模地對御窯遺址的清理發掘就有5次,清理出明官窯11座,曾被評為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是御窯最新的考古發掘,目前還不便向外透露更多的考古信息。

    登上龍珠閣,記者發現,珠山北麓保護房搶救性改造工程也正緊張進行,工地上鋼管林立,三台挖掘機正在現場作業,回填地基泥土,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