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120件良渚文物來寧展出

120件良渚文物來寧展出

日期:2016/12/14 12:07:45      編輯:古代建築
    說到良渚文化,人們大多會聯想到那些刻畫有神秘符號的玉璧和玉琮,不過,與這些玉器一同出土的“高古美食”卻鮮有人知。昨天下午,《良渚靈玉:神與人的對話——良渚文明展》在南京市博物館多功能廳開幕,從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的螺蛳殼、果核、酸棗、碳化稻米等文物讓觀眾大開眼界:原來,早在4000年前,古人就開始吃螺蛳啃酸棗了。

    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4000年,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在長江下游、太湖之濱的史前文明。上世紀30年代至今,一個個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勾勒出良渚文明的壯闊面貌,而一件件鬼斧神工的神奇美玉,更被視作新石器時代琢玉工藝的巅峰之作。在浙江省良渚博物院來寧展出的120件文物中,玉器占了絕大多數,但最特別、也是最有趣的展品,卻是良渚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高古美食”。

    一盤螺蛳殼、一碟酸棗、一碗果核、一桶“黑米”……展覽現場,這些4000年前的美食文物引來了很多觀眾好奇的目光。據專家介紹,這些“高古美食”出土於杭州卞家山遺址。有趣的是,這些螺蛳殼絕大部分都沒有剪去“屁股”,專家推測古人應該是用針形物來挑著吃的。除了螺蛳殼,遺址內還出土了大量“水產品”,如蛏子殼、蚌殼,以及鯉魚、鲫魚等魚骨殘骸。它們都是在卞家山遺址的“生活垃圾區”裡發現的,這表明水生貝類和魚類當時已成為古人的“常用餐”了。

    此外,良渚人常吃的果品種類也很豐富,迄今發現的果核便有桃核、李核、梅核、棗核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