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探索故宮特色世界遺產保護之路

探索故宮特色世界遺產保護之路

日期:2016/12/14 12:06:15      編輯:古代建築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式講話中談到“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2014這一年,國人共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故宮博物院也樹雄心、立壯志,胸懷“故宮夢”,立志“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六百年”,在2020年發展成為世界一流博物館。

    正如新華社今年1月發表的《留住歷史根脈傳承中華文明——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歷史文物保護工作紀實》所言,習近平總書記對傳統文化飽含深厚感情,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並身體力行推動保護和搶救文物工作,多次就文物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總書記率先垂范的感召下,在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啟動、文物保護經費投入大幅遞增、重要文物搶救工程取得顯著成效、文物執法力度強化等文物保護工作闊步前進的大形勢下,故宮博物院順勢而為,迎難而上,探索故宮特色的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道路,並承擔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發揮故宮在北京、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獨特文化影響力。

    平安的故宮永遠的故宮

    紫禁城建成於1420年,跨越多個時代,並將邁進下一個600年。故宮博物院作為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管理機構,不僅立足於當代觀眾的利益,還關切子孫後代的利益,秉承“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的宗旨,著力推進故宮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工程和“平安故宮”工程兩項重點工程。 
    故宮古建築整體維修保護工程被稱為“百年大修”,舉世矚目,意義非凡。隨著時間的推移,工程向古建築更為密集的區域推進。2014年,工程又取得重大進展。慈寧花園修繕工程、寧壽宮一區保護修復工程、英華殿區維修工程等7項工程竣工,午門雁翅樓古建築群保護維修工程、寶蘊樓修繕工程等6項工程順利推進,不僅保護了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築群,也為未來擴大開放面積、提高展藏比例奠定了基礎。

    大修工程不可能實現一勞永逸,古建築日常保養工作常態化是永葆紫禁城“肌體”健康的必要舉措。這一年,故宮博物院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所有區域的屋頂除草、殘破牆面的保養、太和門區域地面磚的挖補,以及御花園石子路面修復等工作。這些工作同大修工程一道,讓紫禁城逐漸恢復昔日皇宮莊嚴、肅穆、輝煌的風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