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倫多阿迦汗博物館與新加坡合作推出“失去的獨桅帆船: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現”文物展,通過數百件來自約1200年前沉沒的一艘阿拉伯商船上的中國唐朝貨物,講述了隱沒已久的海上絲綢之路的一段故事。
上世紀90年代末,一位漁夫在印度尼西亞的勿裡洞外海潛水捕撈海參時發現了一堆陶器。隨後,一家德國打撈公司聞訊而來,在證實這是一艘沉沒古船並命名為“黑石號”後,立即於1998年開始了持續近一年的打撈。數萬件古代陶瓷制品及眾多精美的金銀器、銅鏡等由此重見天日。
這批文物中包括帶有唐代“寶歷二年七月十六日”銘文的瓷碗、完好無損的唐代青花瓷盤、罕見的唐代專貢皇室的“江心鏡”、唐代皇家大盈庫所撥器具以及唐代長沙窯的5萬余件瓷器等,證實了中國在唐代就與印度洋西邊的中東諸國存在直接海運貿易,成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直接證據。
據悉,中國數家博物館曾於2002年向印尼方及打撈方提出了購買文物的意向,但未能購得。之後,新加坡一家公司籌資3000余萬美元後在2005年購得這批文物。至此,“黑石號”上的唐朝文物最終落戶於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