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惠州新添十七處的省文保單位

惠州新添十七處的省文保單位

日期:2016/12/14 12:00:03      編輯:古代建築
    日前,省政府批准並公示了136處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其中,惠州共有17個項目入選,數量創歷年單批入選之最,並成為此次全省的掛牌大戶。至此,惠州省級文保單位已增至36處。

    惠州今年正式入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針對各類文物的保護力度也隨之升溫。本次惠州共申報33個項目,最終超過一半項目入選,入選文物主要集中在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近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等類別,以惠城區居多。這些文物升格後,將得到更嚴格的保護,成為省級重點保護對象。

    突出體現惠州“八大文化”特色

    據了解,此次入選的文保單位均具備保護現狀較好、有重要歷史價值兩項標准,並突出體現了惠州的“八大文化”(南越夔紋陶文化、嶺南山水古城營建文化、羅浮山宗教文化、蘇東坡寓惠文化、海防軍事文化、近現代革命文化、惠州民俗文化、羅浮山中醫藥文化)。

    如體現東坡寓惠文化的東坡井和王朝雲墓,近幾年不少專家學者一直呼吁加大保護,此次兩處也成功入選省文保名錄。據了解,東坡井和王朝雲墓是國內較少現存的有史料考證並能確定准確位置的蘇東坡遺跡。前者位於橋東白鶴峰上,目前已成為重修東坡祠項目復原景區的重要景點。後者位於西湖孤山,據考證其墓志銘為蘇東坡親撰。

    除了兩處蘇東坡遺跡外,入選第八批省文保單位名錄的還有東平窯址、白馬窯址、橫嶺山墓地、泗洲塔、文祐王公祠、賓興館、譚公村大夫第、黃氏書室、壺園、梅花館、中華全國總工會惠州辦事處舊址、惠陽鄧仲元舊居、會新樓、陳炯明墓、惠寶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成立舊址,全市共17處文保單位。

    值得關注的是,位於博羅縣的橫嶺山墓地也成功入選。該墓地於2000年被考古發現,獲評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其出土的大量文物證實了嶺南歷史上確曾存在過文明程度相當高的青銅時代,成為南越夔紋陶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東平窯址、白馬窯址在當地並不為人所熟知,但在學界卻備受關注,如今的東南亞等地也發現了不少這些窯器,對絲綢之路等海域文化的研究有很大意義。



    保護力度升級探索文物活化轉用

    記者梳理發現,此次入選的文保單位之前均為市(縣)保護級別,升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後將有哪些好處?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李衛華表示,除了獲得省市相關保護專項資金外,其保護要求和標准將更為嚴格。

    其中,所有省級文保單位必須完成編制保護規劃,而市縣在這方面往往要求並不嚴格,同時這批文保單位的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修繕要求和標准等,今後也將由省裡規定,保護力度將大幅加強。而在法律層面上,如果省級文保單位遭到人為破壞或偷盜,處罰將更加嚴厲。

    文物保護起來後如何進行活化轉用也是惠州入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後熱議的話題。近兩年,隨著文化遺產挖掘與保護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惠州在探索文物活化轉用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這方面,目前主要是鼓勵、引導業主依法合理使用文物,探索對文化遺產的產業開發等,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歸善學宮作為惠陽高級中學校史陳列館,博羅縣旭日村等傳統村落利用文物古跡發展文化旅游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碧滟樓作旅館經營等。

    李衛華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協調機制,在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力度同時,探索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旅游業等深度融合,此次入選的文保單位也將納入到文物活化轉用的工作機制當中,如賓興館修繕後將作為陳列展示窗口,一些古遺址或將建設遺址公園等,以提高文物的文化傳續能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