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鐘山東漢墓考古發掘工作結束

鐘山東漢墓考古發掘工作結束

日期:2016/12/14 11:59:17      編輯:古代建築
    備受關注的鐘山東漢墓考古發掘工作結束,出土的50多件文物,已經移至鐘山縣博物館進行下一步整理保護工作。據考古工作人員介紹,此次發現的古墓其實是兩座相連的墓葬,一個土坑墓,一個石室墓,總共占地5平方米左右。據專家判定,兩座墓葬分屬不同朝代,土坑墓為東漢時期,石室墓屬西晉時期。

    今年3月底,鐘山縣一名村民在平整宅基地時,挖出疑似古代陶罐的器物,隨即向縣文物管理所報告。接到消息之後,所長陳曉林第一時間帶領工作人員趕赴現場。

    “看到宅基地上有一片土層與其他的完全不同,我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極有可能就是一座古代墓葬。”陳曉林告訴記者,他們立即向上級部門匯報情況。很快,自治區考古所4名專家趕到鐘山。

    墓葬發掘現場,同時有8名工作人員在緊張工作。他們首先清理文物附近的泥土,讓文物露出土面,隨後小心翼翼地用刷子清掃旁邊碎土,將文物取出並清理干淨,再繪圖、拍照……整個工作有條不紊。夜裡,工作人員通宵輪流值班,保護好現場。

    據介紹,這種東漢墓在鐘山比較常見,在該縣思勤江流域已經發掘的61座古墓中,東漢墓就有41座。與其他東漢墓不同的是,這個土坑墓沒有墓道。而在出土的20多件文物中,一對精美的瑪瑙耳铛特別引人注目。“這對耳铛有濃郁的古代波斯風格,我們在之前的東漢墓葬中也出土過類似的琉璃、水晶飾品,還有異域面孔的陶人俑,這些都直接體現絲綢之路文化的特征。”陳曉林對記者說,遺憾的是,此次在墓室中並沒有發現陶人俑。

    不過,在土坑墓裡考古人員發現了體積較大的紡輪,是當地目前發現的最大東漢紡輪。綜合各種因素,考古人員認定墓主人是一名女性,且在當時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

    在清理土坑墓時,相鄰的石室墓的邊緣就已浮出土面,這令工作人員感到相當興奮。隨後,他們又馬不停蹄地發掘石室墓。“墓穴中有一些人體碎骨,有銅碗、銅錢、銅鏡等器物,有很高的考古價值。我們初步認定這是一座西晉時期的墓葬,墓主人應為男性。”陳曉林說。

    該墓地處思勤江流域。思勤江漢時名富川,是歷史上賀州古道溝通潇水和漓水的惟一水路通道,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組成部分,也是連接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的一條紐帶,通向南亞各國。“從這些歷史痕跡看,歷史上思勤江作為一條航道是無疑的,作為一條商業運輸通道也是成立的,賀州古道與思勤江、桂江對接,作為漢時開發的一條絲綢之路也是有依據的。”陳曉林說,他們會加大古墓保護、研究力度,為研究賀州古道作為海上與陸上“絲綢之路”的聯接點提供依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