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浙江臨海一明代古橋遭人破壞

浙江臨海一明代古橋遭人破壞

日期:2016/12/14 11:58:41      編輯:古代建築

古橋遭人破壞

    臨海的靈湖公園,如今已是市民們夜裡納涼、周末游玩的好去處。市民們都曉得靈湖公園是近年來新建的景致,卻少有人知道,景區裡還有一座明代留存下來的古橋,可謂歷史悠長。但是前陣子,這座古橋護欄上的石獅子卻遭到破壞,其中一只甚至不翼而飛,讓人不免惋惜。

    靈湖邊古橋上,少了一只石獅子

    在靈湖公園東北角,有臨湖公館和湖景國際兩個小區,兩小區一水隔開,這條由東大河匯入靈湖的橋頭港上,架著一座古橋。

    昨天上午,記者沿臨湖公館東側的小路,尋到了這座明代的五洞橋,石橋看起來古樸自然,兩側柳岸花堤,橋下的河港再繞數百米,就注入到靈湖中。

    古橋西岸立一塊石碑,踏上古橋,走到對面就是湖景國際小區,橋上雖有新近修葺的痕跡,但整體上還是保持著古色古香的原貌。橋欄上,每隔數米便有雕花石柱,石柱上或立著石獅等動物雕像,或雕著蓮台,給古橋平添幾分氣勢。

    記者看到,古橋護欄上共有7對14尊石獅子,其中有不少已破損不堪,甚至其中有處橋欄上,只剩一個破損的底座,石獅子已不翼而飛。而部分新修的石獅子雖然看起來完整,但與古橋上原先的石獅子比起來,“氣質”上卻總顯得不搭調。

    古橋已逾500年歷史,是臨海文保單位

    這些飽經滄桑的石獅子,在橋上伫立了多少年頭呢?古橋西岸的石碑上,記載著這座橋的前生今生。

    這座古橋現名為“新橋”,也叫“福星橋”,當地人口順,仍叫做五洞橋。此橋落成於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公元1457年),相傳此處最初有渡無橋,當時僧人渡河後募資造橋。清代乾隆年間,五洞橋曾被洪水沖毀,當地人募資重建,同治年間又經修葺。橋頭原有舊亭,於1983年拆除。2001年,五洞橋被列為臨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4月,隨著大田港閘整治和靈湖景區建設,五洞橋被納入靈湖景區范圍,成為靈湖一景。新橋全長75米,寬4.1米,是臨海僅存的五聯孔石橋,被列入浙江省古橋梁名錄。

    古橋遭人為破壞,沒有監控很難查

    石碑上明明白白記載著古橋的年代和身世,但先人留下的文化遺存,卻有人肆意加以破壞。

    記者看到,消失的那根橋欄石柱上,缺口凹凸不平,顯然是用暴力或撞或砸,而不是為了偷走石獅子。記者在石橋附近找了幾名逛公園的市民詢問,雖然誰也不知橋上的石獅子被誰人破壞,但對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大家都表示難以理解,而且極端反感。

    “這裡相對靈湖廣場等景點,位置算是偏了,晚上走得人少,不曉得哪個手閒的人干的。”市民鄭阿姨說,“白天要是被人看到,肯定會被阻止的。”

    橋邊數米處,有個景區管理崗亭,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管理員到晚上8點就下班了,公園是開放式的,橋上又沒有監控,誰破壞的石橋,還真不好查。

    石獅子在橋下撈回,待晴日重新安裝

    昨天下午,記者聯系到靈湖景區管委會,證實了市民的判斷:這橋上的石獅子,還真不是遭竊,而是被人用蠻力破壞的。半個月前,景區組織人員打撈,就在石橋下方撈到了這只石獅子。

    管委會副主任王建華告訴記者,目前石橋還只是和景區內的常規景點一樣管理,但接下來,景區將建設成套的監控設施,這座古橋也會包括在內。到時候在管理上會更有效一些,對破壞文物的行為,也會嚴加處罰。

    隨後,記者咨詢了橋邊碑文的作者——臨海市文保所副所長彭連生。對於古橋遭到破壞,彭連生深感痛心。“古人修橋行善,現在卻有人莫名其妙破壞,實在令人氣憤。”彭連生說,打撈回來的石獅子,需要等天氣連日晴好,橋身干燥了再修復,否則難以安裝牢固。

    “公園景區是給大家看看美景散散心的,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千萬別做了。”彭連生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