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物局在長沙博物館一樓展廳舉辦“尋珍輯寶典藏湖湘”湖南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在此次普查中,湖南共發現文物176萬件(套),並基本建立起“文物身份證”管理體系。
2012年10月國務院啟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3年多來,湖南各級普查辦、近千位普查員在三湘四水開展了一次充滿艱辛同時又充滿驚喜的國寶大搜索,共調查國有單位50795家,經文物部門認定後,確定收藏有文物的國有單位為428家,發現文物176萬件(套)。
省文化廳副巡視員、湖南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負責人何強介紹,普查中發現的每一件文物都將有“身份證”。在文物認定完成後,經過測量、稱重、攝影、信息采集、信息登錄、數據審核等一系列復雜過程,在全國可移動文物信息登錄平台上,就有了每件文物的詳細信息。
據悉,目前全省已有88萬件(套)文物完成信息采集登錄和信息數據審核,剩下的將於今年底前完成。通過此次普查,我國國有可移動文物的調查、認定、登錄和管理、利用機制逐步確立,“文物身份證”管理體系初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