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朱德故裡創建國家5A景區打造森林中的偉人原鄉

朱德故裡創建國家5A景區打造森林中的偉人原鄉

日期:2016/12/14 11:56:21      編輯:古代建築

朱德故裡創建國家5A景區打造森林中的偉人原鄉

朱德故居紀念館 

    朱德故裡景區位於四川省儀隴縣馬鞍鎮,規劃面積52.5平方公裡。以朱德故居、朱德誕生地、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為主體的核心景區面積5.6平方公裡,轄5個村32個社1605戶5385人,屬於原生態開放式景區。景區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2005年被列為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006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先後獲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國防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黨員干部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是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30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之一。

    景區2015年11月通過資源與景觀質量評估,進入全國5A創建預備名單。景區5A創建工作啟動以來,緊扣創建目標,健全工作機構,引導全民參與,營造濃厚創建氛圍,扎實推進各項建設,景區形象品位迅速提升,品牌效應初步顯現。

    規劃引領景區功能全面提升

    在景區規劃中,朱德故裡始終堅持保持原有風貌,把景區定位為與村民共融的開放式景區,確立景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科學規劃。編制了《朱德故裡景區旅游總體規劃》,根據創建標准對規劃進行了修編,對景區文物紀念地修繕保護、單體景觀開發、各種標識標牌、環衛設施、馬鞍場鎮風貌整治等進行了專項規劃。強化規劃管理,堅持“建築風格與景觀環境自然協調”原則,嚴把項目審批關,加大違規建築查處力度,做到無規劃的不批、不符合規劃的不建、違反規劃的堅決拆,使景區開發做到有章可循。建設分步實施,按照創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的標准,對必備的基礎設施、功能性設施項目堅持一步到位建設,個別條件暫時不具備的項目,著眼長遠,搞好中長期規劃,待條件成熟後啟動。

    景區圍繞“保護、完善、充實、提高”的思路,始終堅持“著眼保護、修舊如舊、尊重自然、不大拆大建”的原則,沒有因景區建設搬遷農戶,完好保存了景區歷史文化脈絡,做到樸實、自然。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先後投入資金1.6億元,按照創建標准,加快基礎和配套設施建設,如期完成了創建工作方案和計劃任務書確定的54項具體創建任務,景區旅游環境更加優化。

    旅游交通可進入性進一步增強。景區距巴渝高速公路出口僅4公裡,距離南充高坪機場96公裡;開通了馬鞍場鎮至景區公交車;完善了巴渝高速、成巴高速及旅游干線公路旅游交通標識;景區內部交通網絡更加完善。新建了新游客中心停車場和國防教育基地停車場,其中新游客中心生態停車場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車位800多個;完成了新游客中心至國防教育基地1.8公裡的旅游公路建設及行道樹栽植,對景區內環線公路25公裡進行了路面柔性處理;新建了藥鋪垭私塾148米的人行梯道,完成了約7公裡生態游步道建設,景區各景點交通環線全面建成。

    在游覽方面,基礎建設提升硬實力。新建了27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設置票務、導游服務、投訴處理、休息區、影視廳、購物區、醫務室、安全保衛、導游休息室、辦公等功能區域,配備電腦觸摸屏、LED顯示屏、宣傳資料架、輪椅、拐杖、雨傘、手機加油站等設施設備。重新設計制作了丁氏莊園參觀門票、紀念館免費參觀券、觀光車票。投資300多萬元,選用生態材質重新設計制作了景區標識系統和公共信息符號。其中,公共信息服務指示牌450塊,科普介紹、警示牌70塊,用中、英、日、韓、法等5種語言加以說明的景物介紹及旅游指示牌75塊。重新設計制作了休憩座椅360個,修繕了殘疾人通道、盲步道,在A級廁所設置了第三衛生間,能夠為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親情式旅游服務。優化服務提升軟實力。梳理現有研究論著、科普讀物制品等宣傳資料,制作了景區旅游地圖、畫冊、音像宣傳片等宣教資料。撰寫了針對專家、軍人、學生等特殊人群的講解詞;聘請文史專家、高級館員、研究員擔任講解員,增設了日、韓語講解員,完善了講解語種;景區各景點添置了便攜式可選擇播放語音導游器,對景區現有26名講解員進行多次專題業務培訓,提升講解服務質量。

    旅游安全方面,景區建立並完善了安全機構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朱德故裡景區安全管理制度》《朱德故裡景區消防安全管理規章制度》《朱德故裡景區綜治安全工作制度》《朱德故裡景區安全巡查管理制度》等安全工作制度。景區派出所組建了專門的巡護隊伍和護林防火隊伍,各文物景點聘請了專職保安24小時值班。安全預防處置到位,制定了《朱德故居管理局各紀念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朱德故裡景區特殊情況安全處置預案》《朱德故裡景區防恐怖襲擊專項應急預案》等系列專項應急預案,同時針對旅游黃金周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方案,並定期組織安全培訓和消防演練。成立了專門的緊急救援機構,建立了防火指揮中心,組建了三級防火隊伍,配備了微波監控系統,防火搶險車輛、器械齊全。安全設備設施齊全。新建了游客中心監控室,安裝監控攝像頭30個;各景點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並定期檢查更換;在危險地帶建有防護欄480米。景區內安全警示牌齊全、醒目、規范,各景點設置了安全須知並安裝了安全廣播。醫療救護體系健全。專門設立了景區醫務室,配備了專職醫務人員4名,備有常用的急救設備和藥品,公布了內部救援電話且暢通有效,與馬鞍中心衛生院、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簽訂了專門救護協議書。

    衛生方面,景區新建了污水收集管網3000米及污水集中處理設施3處。采取統一規劃、業主自建、部門一對一幫扶的方式,提升景區24家農家樂經營品質,加強餐飲服務管理。新建、改建旅游廁所10座,其中3A級廁所7座,2A級廁所3座。建立環保定期監測制度,合理劃分吸煙區和非吸煙區。重新安裝了環保垃圾箱(桶)180個,建設沼氣池24口,集中整治了“三廢”(廢氣、廢水、廢渣)。垃圾處理做到了日產日清,集中處理,景區清潔能源普及率達到100%,景區農家樂、鄉村民宿衛生全部達標。

    郵電方面,景區制作了紀念戳、紀念郵票、紀念封、明信片等郵政紀念品,在游客中心設立了專門的郵政服務點,能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郵政服務。游客中心、主要景點及旅游經營戶配備公用電話,增設了移動、聯通、電信通訊基站,游客中心、主要接待設施安裝了無線WIFI,實現了景區通訊信號和無線WIFI全覆蓋。

    在旅游購物方面,朱德故裡景區充分利用琳琅山、四方田等地理標志,融合德文化、農耕文化、客家文化,開發出具有景區特色紀念品30多種和具有儀隴本土特色旅游商品近20種。在游客中心新建了特色購物商場,對景區內及周邊100多家店鋪經營秩序進行了專項整治,制定質量管理、價格管理、計量管理、位置管理、售後服務管理等管理制度,做到了定點、掛牌經營,促進了購物網點管理規范,交易公平,誠信服務。

    綜合管理多措並舉,成效顯著。一是健全管理機制。成立了由縣長任指揮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為副指揮長,縣旅游、住建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朱德故裡景區建設指揮部。將景區內5個村劃歸景區管委會統一管理,出台了《朱德故裡景區管理暫行辦法》《朱德故裡紅色旅游標准化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推進景區服務標准化建設。編制了《朱德故裡景區管理制度匯編》,完善了市場營銷、服務質量、導游管理、衛生管理、環保管理、統計工作等規章制度,成立了講解服務、咨詢、投訴處理等辦公室,設立了游客意見箱和投訴電話。二是提升企業形象。設計並注冊了景區logo標志,制定了明確的質量目標、質量方針和口號,訂制了獨具特色的崗位服飾。開展了創建“青年文明號”、評選“先進個人”、“優秀講解員”和“一線窗口服務能手”活動。三是開展員工培訓。成立了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培訓管理制度,通過外出學習與自主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員工職業道德、服務質量、旅游安全、文物保護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培訓,與共建單位合作對景區農家樂業主在經營理念、品牌打造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培訓,積極派員參加旅游交易會、博覽會活動。四是完善電商平台。對景區網站進行了改版升級,豐富了主頁版面內容,建成了景區全覆蓋的免費WIFI,依托景區、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建設了數字虛擬景區,與驢媽媽、微盟達成合作協議,提供網上查詢、預訂及支付等功能。五是強力宣傳營銷。多次赴成都、重慶、西安等地開展旅游宣傳促銷活動,印發各類宣傳資料2萬余份;協助中央電視台拍攝《革命到底—朱德精神永放光芒》、大型記錄片《長征》紀念朱德誕辰130周年專題片,協助中央電視台《地理中國》、廣東電視台《縱橫天下游》、陝西電視台《游遍中國》拍攝制作景區宣傳專題;與藝龍網、攜程網、驢媽媽等專業旅游網站達成景區合作協議;新浪網、新華網、中國旅游網等知名網站多次報道景區5A創建工作進展;以朱德故裡、阆中古城為主打內容的宣傳廣告登陸中央電視台黃金時間播放;景區宣傳片登陸首都國際機場、成都各大電影院線、成都發往全國各地高鐵動車列車電視廣告平台展播,反響強烈。

    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景區進一步健全了景觀、生態、文物、古建築保護制度,投入年專項經費用於景觀保護。對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主體進行了修繕,運用聲、光、電等技術手段對紀念館陳列進行了改展。對古樹名木、山泉湖泊、奇石巖壁、文物古跡等實行分片負責、掛牌保護等措施,保持了文物古跡和景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運用川北民居建築風格和材料,對景區內民居等建築物進行了外觀風貌打造。對游客中心周邊及通往南門廣場道路沿線輸電、通信線路等管線設施進行了地埋處理。加強了景區綠化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綠化覆蓋率達到92.6%,空氣、水質均達到國家一級標准。

    紅色熱土,寧靜鄉村。景區完好保存了山體、植被、道路、房屋的原始風貌,保留了原著村民的生活習俗,農房田捨,炊煙袅袅,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日出時滿目蒼翠欲滴,人文毓秀,入夜時長天繁星皓月,蛙鼓爭鳴,展現出朱德回鄉所題“蒼松翠柏故鄉景、桃紅李白大地春”詩意般的場景,被游客譽為“森林中的偉人原鄉”。2016年,被評為全國“我最向往的黨史紀念地”。

    富民為本扶貧帶動成效顯著

    近年來,景區始終堅持5A創建與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貧困群眾脫貧奔康工作統籌規劃,探索景區帶村旅游扶貧新模式,協調推進,形成共融共享、共建共生、共抓共管的發展格局。2015年,景區接待游客23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89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2.7倍、29.5倍;景區村民人均純收入12051元,是2006年的6.6倍,比全縣人均水平高3001元。景區內群眾率先實現脫貧,並帶動周邊1.1萬戶3.34萬人、全縣4.3萬戶15.1萬人脫貧。

    建立景區與鄉村“景村一體”發展模式。景區是一個與周邊鄉村沒有圍牆界別的開放式景區,沒有搬遷一戶農戶,景區及周邊都是原著村落、村民,保持了“一體化”原生“鄉愁”環境。景區內外路、水、氣、視訊、住居等旅游及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既滿足游客參觀游覽所需,也滿足群眾生產生活所需,堅持同等對待、“一體化”實施。旅游環境提升、村容村貌整治等工作堅持景村一致、“一體化”推進。景區建設以來,先後投資4.6億元對景區和周邊基礎設施同步建設,完成道路46公裡、污水集中處理設施3處、沼氣池1600多口、水電氣視訊管網60多公裡,整治農房800多座。景區內1605戶5385名群眾及景區外9512戶28063名群眾(其中貧困戶1326戶4563人),都通上了便民路、喝上了干淨水、用上了天然氣,促進了景區旅游設施完善和群眾生活品質改善。

    健全景區與農民“股權獲利”發展模式。景區在加快自身發展同時,堅持讓利於民、助農增收。通過“旅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組建“民宿合作社”“農家樂合作社”,吸納294戶貧困戶入社,搭建扶貧產業培育平台,每戶通過土地出租、資產入股、保底分紅、就業掙酬、效益分成實現年收入2.5萬元以上。景區綠化不搞“公園、園林”植物,按照“景區規劃栽植,農戶管理獲利”的原則,在旅游通道沿線栽植枇杷、柑橘等水果,實現以地生財、農民增收。景區內栽植的1500多畝水果,年產30余萬斤,人均增收達300余元。玉蘭村貧困戶許文去年僅柑橘收入達2萬余元。豐富了景區業態和產品,推動村民與景區共同發展,做到建設一個景區、致富一方百姓。

    完善景區與群眾“扶持幫扶”發展模式。景區切實開展“公益幫扶”行動,每年從收入中安排8%的資金幫扶貧困群眾,現金分紅,實施救助幫扶工程。優先支持貧困人口、大學生務工就業,對托底安置貧困戶專門設置“公益勞動崗位”,先後解決貧困群眾287人、貧困大學生15人就業,間接就業1.6萬余人,其中貧困群眾4000余人。每年組織開展旅游從業技能培訓1800余人次,落實每個崗位培訓補貼300至800元。2015年,景區對在景區發展花卉、果蔬種植的43戶貧困戶,每戶提供1萬元扶持周轉金、協調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對發展農家樂、鄉村民宿和農家超市的61戶貧困戶,采取統一規劃、業主自建、部門一對一精准幫扶的方式,每戶落實3萬-5萬元的幫扶資金。現建成的農家樂和鄉村民宿230余家中,返鄉農民工達130余家,戶均年增收1.5萬元以上。

    景區帶村,旅游扶貧,朱德故裡景區有效保護了文化遺產,傳承了朱德精神,美化了自然環境,致富了一方群眾。2016年,景區被列入全國首批“景區帶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

    高瞻遠矚持續完善統籌發展

    朱德故裡景區將嚴格遵循《朱德故裡景區旅游總體規劃》,將毗鄰的馬鞍鎮、柏楊湖進行整體打造,構建集“偉人瞻仰、旅游消費、度假休閒”於一體的全國紅色旅游示范區,帶動革命老區脫貧奔康。

    一是深度挖掘旅游項目。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有機融合景區人文、自然資源,開發國防教育體驗、川北大木偶展演等旅游項目,對馬鞍場鎮、柏楊湖進行整體打造,加快推進以客家風情街、客家美食廊、客家文化城、客家典型民居等為主要內容的客家風情園4A級旅游景區建設;穩步推進柏楊湖招商建設,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田園氣息的高端度假休閒旅游產品,完善景區旅游元素。

    二是完善配套旅游功能。爭取漢巴南鐵路在馬鞍設置站點,促成阆儀營高速公路早日動工建設,盡快完成國道245線新政至馬鞍段、順慶至儀隴一級公路建設,進一步夯實旅游交通基礎。通過政府引導、業主投資、市場運作等方式,招商建設景區藥鋪垭鄉村酒店、馬鞍鎮星級飯店,進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三是大力開發特色商品。積極開發具有地方特色、便於攜帶、紀念意義強的旅游商品,形成以剪紙、書法、篆刻、川北大木偶為代表的民間藝術品,以儀隴黃酒、客家牛肉、“泥農哥”松花皮蛋、鹹脆花生等為代表的地方風味食品,以儀隴醬瓜、官帽茶、黑瓜子、四方田米等為代表的地方特色農產品,滿足廣大游客購物需求。

    四是全力拓展客源市場。按照“鞏固川內,鎖定西南,輻射全國,開拓海外”的思路,加強與阆中古城、小平故裡等5A景區的合作,實現客源共享;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進一步加大景區宣傳力度,提升景區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打造國際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