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美白”歷史街區,須以規矩約束“任性”

“美白”歷史街區,須以規矩約束“任性”

日期:2016/12/14 10:54:56      編輯:古代建築

  市區西小河歷史街區的牆面被刷白了,網友和專家表示可惜,認為歷史街區的生命力在於舊牆舊貌,居民卻認為破牆面被刷干淨是件好事。     從保護歷史文化的角度來看,保留原汁原味的老街風情是最佳選擇,但從提高居住舒適度來看,適當進行“整容”與“美白”自然必需,尤其是在文明創建中,作為歷史街區牆面破爛骯髒似有拖後腿之嫌。所以,由此產生了一個歷史遺存與現實需要的矛盾,即居住式的歷史街區該不該因為時宜而“美白”?該不該讓文化價值讓步於現實需要?     對於歷史街區被“美白”的問題,筆者認為該“美白”時則“美白”,但不能“想白就白”很任性。歷史街區不僅承載著人文風俗的過往,同時也承擔著居民起居的現在,它並非一件不可觸摸的古董,恰恰是因為有著生活氣息的延續而產生文化價值,所以歷史街區的保護尤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以古建築式的保護來苛求,更不能因為現實需要而實施破壞性保護。否則,紹興的每一個歷史街區都任性“美白”,自由“整容”,老江南的味道將在各種“脂粉”中消失,水鄉古城的“顏值”將大打折扣。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對於歷史街區如何“美白”,我們應該有一套科學合理的標准,既照顧到居民生活的需求,又能兼顧歷史遺存的保護,同時又能提升旅游觀光的附加值,這不僅僅是西小路社區面臨的問題,也是整個紹興老城區諸多歷史街區面臨的共同問題:如何保護與利用?如何修葺與開改?如何不讓發展的腳步驚擾沉睡的人文?這需要有關部門引起重視並加以研討,及時出台一個老街的“美白”標准,用規范來約束任性,用規矩來鎖定“顏值”。     西小路老街的“美白事件”,給我們提了個醒:歷史街區還有許多亟待規范的地方,還有許多保護性修復的文章可做。

      (來源:紹興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