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旅游:整合形成優勢
日期:2016/12/16 18:46:00   編輯:古代建築開發古鎮旅游,造福一方百姓,在近年我省旅游開發的熱潮中,古鎮成了很多地方政府、投資人看好的“香饽饽”,有的高喊打造“四川周莊”、“川西麗江”,有的吼出“中國××第一鎮”、“中國××之鄉”,來頭都很大,名頭也很響,但實際收效,似乎並不理想。業內人士認為,四川古鎮真正要沖出去,讓更多的旅游者認識、接受,還是要在整合上下功夫,通過旅游要素整合,打造精品古鎮;通過相鄰相似旅游資源整合,在大旅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過宣傳促銷整合,把眾多散亂的古鎮捏成拳頭……
要素整合
打造完整旅游產品
四川古鎮每一個都是寶,但走進去,又會發現,旅游基本要素的某些環節總有缺失或者缺憾,一位旅游策劃人士一言概之:就單個古鎮來說,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都不缺,最缺的是一個完整的旅游產品,這個完整的產品,是包含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的有機統一體。
吃住行游購娛,這是旅游的基本要素,古鎮旅游也脫不了這六大“環”。古鎮的吃,以當地名小吃、特色餐飲為主,客人不怕“土氣”,最怕的是蒼蠅亂飛,污水橫流,衛生條件太差;走過幾個古鎮,發現老舊房子裝飾得具有當地民間風味的旅館常常客滿,但這樣的旅捨也有發出霉味的、有的甚至還會爬出蟑螂來;說到行,相對於知名景區的道路交通,四川古鎮的“通過性”都是較差的、而運輸工具也是以鄉村客車為主,相對於專門旅游大巴差多了;就游而言,古鎮游客絕大多數是“自助游”,自助游客的隨意性、無組織性,又恰恰讓他們對細節十分挑剔,古鎮的色聲味都逃不過他們的五官,有的古鎮照片上很美,實地走訪,華麗袍子下卻藏著“不協調”;在古鎮上要買紀念品,多數都是大路貨,式樣單一,真正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品開發不足;要說古鎮的娛樂,卻是最不敢恭維的,探訪幾個古鎮,台球、卡拉OK、麻將……這些如何能吸引游客呢。
相對於知名景區景點,六大要素對古鎮來說,都有較長的路要走,業內人士說,即使只有一個環節令人失望,都會影響客人的“游興”,所以,對一個古鎮而言,要真正提升其旅游價值,旅游要素的整合是最“考手藝”的,只有整合好這六大要素,才能夠產生1+1大於2的效果。
省旅游局一位負責人年前曾在一次大會上專門談及旅游要素整合問題時說,四川旅游第一個要抓的,就是必須整合產業要素,打比方,如果導游、住宿不行,再好的解說也黯然失色。對於古鎮,也一樣,必須首先在要素整合上下功夫,只有讓探訪古鎮的旅游者,任何時候都感到舒適、方便、安全、健康,客人才會留下“不虛此行”的回憶。
資源整合
互補方能互利
四川古鎮多,而且各有千秋,但各自為政,都相當主角,都想以自己為中心打造亮點,結果,都沒吸引到多少客人。一位外地策劃人士走了幾個四川古鎮,一個最大的感受是,四川古鎮缺乏與周邊旅游資源的聯合、整合。他說古鎮要經營好旅游,要甘於當配角,甘於當“插班生”,把自己放到資源鏈條上去,與其它景點景區互動生財。
古鎮開發,首先要比照周邊古鎮的資源,自己有什麼優勢,人家有什麼優勢,一一看清楚,揚長避短開發,實現資源互補,才能互惠互利,不要一說古鎮開發就想到古鎮建築,大家爭相去搞仿古建築,其實搞仿古建築是最花錢的。
雙流縣在對縣域內古鎮資源摸底後,提出了整合古鎮旅游資源的思路,並決定投資數億打通連接古鎮的道路、基礎設施。投資2.25億元、全長35公裡的錦繡東山生態觀光走廊,就鏈接起了華陽、萬安、興隆、合江、永興、三星、大林和籍田共八個鎮,這一走廊主打農業生態觀光旅游,而另一條30公裡長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走廊”,則連接華陽鎮、黃甲鎮、公興鎮、正興鎮、永安鎮和黃龍溪鎮,目標是建成“成都民俗文化主題旅游區”,在方圓20平方公裡范圍內,既有主打田園風情的,也有主打歷史民俗文化風情的,並有“走廊”互相串連,與成都城區相連,這對客人是十分方便的。
資源整合,還要比照周邊的其它自然的、人文的旅游資源,特別是一些大型知名旅游環線,把自己整合進環線上去做一個“點”,做一個有特色的“點”,借力打力,譬如成樂、大九寨等旅游環線,每天客流量上萬人次,在環線上的古鎮,能夠“撿”得其中一小部分也很不錯了。
被譽為“山頂一只船”的樂山羅城古鎮,去年規劃目標,就是把自己融入到以峨樂為中心線的整個區域旅游鏈條中,去年投資200萬元,對古鎮道路、綠化、古戲樓進行全面整治,並把犍為文廟、羅城古鎮等人文景觀和同興桫椤湖、茉莉花基地等自然資源合成一塊,與峨樂共生互利。今年五一,羅城古鎮迎來近5萬客人,多數是游完峨眉山-樂山大佛後乘興而來的客人。
事實上,通過與環線上其它旅游品種的嫁接、互動,讓游客在一條線上,一個旅游圈上,少花時間,就能欣賞到更多的旅游種類,這種古鎮旅游的引客方式是最省事的。
營銷整合
抱團出擊形成優勢
旅游古鎮在資源整合、錯位開發的基礎上,還要講究營銷整合。營銷整合主要是指在宣傳促銷上、在活動推廣上聯合出擊,聯手行動,既省精力費用,又能產生更大的眼球效應,轟動效應。
2000年,我省曾經向國內外推出10大古鎮游活動,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大肆造勢,雅安上裡古鎮、成都黃龍溪、宜賓李莊等都引起國內外游客的極大關注,此後四川古鎮逐漸進入更多旅游者的視線,探訪古鎮的背包族、自駕游漸成氣候;2004年成都推出10大古鎮,並聯合在成都舉行“人居城鎮-生態家園”展覽,引起市民轟動,大邑安仁、崇州街子、龍泉洛帶、金堂五鳳溪等古鎮,成了成都市民周末、大假期間休閒娛樂出游的好去處。
除了景區景點之間的整合促銷宣傳,還有部門之間的捆綁營銷,聯合促銷,省政府新聞辦、省旅游局、團省委等單位連續三年聯合舉行的“魅力四川游”,是近年搞得較大的整合營銷手段,把四川古鎮與省內知名景區九寨-黃龍、峨眉山等整合在一起對外推出,得到很多旅游者的響應。
這些對古鎮的集體營銷,應該說效果都不錯,但這樣的活動委實太少。業內人士呼吁,我省應重點對旅游大環線及大中城市周邊的古鎮投入更多精力,重點包裝,頻繁推銷。同時,四川古鎮真正要作為一個旅游產業的大分支走出去,我省有關部門還應站在更高的角度對古鎮進行綜合規劃、系統管理、整合促銷,把四川古鎮捏成一個拳頭打出去,四川古鎮旅游才能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步入更高的台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