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鎮社旗歷史文化重放異彩

古鎮社旗歷史文化重放異彩

日期:2016/12/15 15:55:41      編輯:古代建築
 雖然已是隆冬時節,但社旗縣城依然如詩如畫:公園內一泓泓碧水,漾漾泛畫舫,一條條道路寬闊暢通,一片片綠地生機盎然…… 
  
  社旗,這座曾演繹了商業奇跡的歷史文化古鎮,正向著現代化的新城轉變,宛如朝陽升起,恰似鳳凰涅。
  
  “在社旗,我們看到的是發展,感受的是激情與活力!”前不久,市委書記黃興維在社旗調研時如是說。
  
  新年伊始,喜訊傳來,社旗縣被省住建廳授予“河南省級園林城市”稱號。
  
  抉擇:打造生態新城,彰顯古鎮魅力
  
  公元2008年,社旗縣跨入了南陽市衛生縣城、園林縣城的行列。
  
  這一年,社旗縣委、縣政府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創建省級園林城市,打造商貿古城、生態宜居新城,讓古鎮歷史文化重放異彩。
  
  “打造‘文化名縣’和‘生態宜居城市’,是一個改善投資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市現代進程的歷程,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社旗經濟全面協調持續發展的歷程。” 縣委書記秦鵬鳴如是說。
  
  社旗,由此開始了一次有史以來最大的城鎮建設自我改造。
  
  ——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縣委、縣政府以爭創省級園林縣城為總體目標,嚴格按照創建標准和要求,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社旗縣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把創建工作作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性任務,下達創建目標,明確了工作人員,落實了工作措施,為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形成了上下有組織,縱橫有聯系,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創建工作格局。  
  
  ——科學規劃,有序發展。在廣泛征求民意的基礎上,該縣高標准、高起點編制完成了《縣城總體規劃》和《縣城綠地系統規劃》,從源頭上避免了建築物擠綠、占綠的現象,有力地維護了縣城總體規劃和專項綠化規劃的嚴肅性,提升了縣城園林綠化水平。此外從明確古鎮歷史文化定位入手,抓住賒店鎮歷史商業文化中最具比較優勢的三大特質,打出“中原古鎮看賒店”的旗幟,叫響“北有平遙,南有麗江、中有賒店”的文化旅游品牌,並制定了“一年扮靓瓷器街,三年建好小循環,五年完善古鎮游”的古城開發建設“135計劃”和具體的實施方案。 
  
  ——開放帶動,多元投入。恢復古鎮歷史文化面貌,關鍵在資金。社旗縣堅持用開放的思維、改革的辦法,探索多元投入的途徑,先後籌集3億多元資金用於相關項目建設。一是抓住國家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政策機遇,,多部門爭取項目資金。二是采取財政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引導古鎮居民修復舊居、恢復原貌。三是采取先征地後建設,先做環境後出讓等辦法,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加建設投入。四是采取買斷所有權、轉讓經營權等辦法,引進平遙、北京客商恢復天興和商行,興建瓷器博物館等。五是以優惠政策吸引個人或民營企業參與文化開發,鼓勵社會各界自發捐助文化項目。
  
  ——挖掘內涵,擴大影響。一手抓物態文化遺跡的恢復整修,一手抓精神文化的挖掘推介,讓沉寂的歷史站起來,使無形的文化活起來。一是成立研究機構,編輯出版了《社旗山陝會館商業文化初探》、《賒店之輝煌》等專著10多部。二是邀請名家著書立說,借此提升知名度。三是運用媒體推介。在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探索發現》等欄目播出“商埠傳奇”、“镖行天下”、“中國商人”、“茶葉之路”、“天下第一會館”等賒店文化專題,在人民日報等推出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形成了關注、學習、探索賒店商業文化的研究熱。 
  
  同時,為了更好地保護古城遺跡,社旗縣對山陝會館、清代一條街、廣盛镖局、厘金局、姜家大院嚴格劃定了控制范圍進行保護;對位於廣和堂及廣和客棧院內的兩棵古樹(國槐、凌霄),建立了古樹名木保護檔案,確定了保護等級和責任人,制定了保護措施,確保古樹名木的正常生長,不斷豐富縣城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走進明清一條街,青石鋪地,兩側兩層樓高的商鋪,青磚灰瓦,獸脊挑梁,一派古風,不由使人產生對古鎮歷史和商業繁榮的追尋之情。分布在南北瓷器街中的福建會館、廣盛镖局、長盛票號、厘金局,一進多級的穿堂閣樓別具一格,兩側廂房中的歷史文物及圖表釋文,向人們傳遞著歷史深處的商業信息。
  
  如今,厚重的古鎮歷史商業文化正以其特有的魅力成為游人關注的熱點。
  
  建設:向城市要綠色,向管理要品位
  
  城市綠化是建設生態城市的基礎和主攻方向,如何做好社旗的綠文章,成了每一個社旗人關注的焦點。 
  
  “舉全縣之力、集全縣之智,推進城區綠化建設,不斷增加綠色景觀,拓展綠色空間,提升綠化總量,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全力創建省級園林城市,構建生態、人文、宜居、和諧的新社旗!”縣長張明體的話擲地有聲!
  
  ——加快公共綠地建設步伐。縣委、縣政府先後投入資金1.6億元,建設了新天地廣場、世紀廣場、體育廣場、文化廣場四大廣場和濱河路游園、南入城口游園、恆佳世紀城游園、沿帆游渠游園四大游園;對長江路迎賓大道、南入城口、北京路南延段、建設路南延段、宏達路、富民路、北濱河路、十二號路、泰山路等縣城主次干道進行了綠化和綠化升級改造。  
  
  ——搞好園林綠地建設。目前,已投資1.3億元,完成了趙河公園一、二期景觀工程,綠化面積占70%,新增綠地58.6公頃;建成趙河第一級5.5米高橡膠壩,3.5公裡景觀綠化帶;建成仙居島、湖中島、情侶島、景觀長堤、噴泉廣場、12生肖廣場、百年林苑等景觀工程,新配套建設亭台樓榭、景觀雕塑、廊道橋路、園林小品等園林設施300余處。
  
  ——加快生態環境建設步伐。深入開展了城區環境綜合整治,目前已建成沿潘、趙河灘塗,沿外環路、沿古城牆外圍防護林帶200余公頃,農田林網85公頃,工業區與生活區綠化隔離帶11公頃的防護綠地,基本形成了城區與郊區一體的優良環境,有效緩解了城市熱島效應。全縣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5%,污水處理率達到60%;縣城空氣質量優於二類,大氣污染指數小於100的天數達到240天以上,各項指標均已達到省級園林縣城標准。   
  
  對於一個城市來說,建設難管理更難,對於建設生態宜居城市來講,抓好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以全市“六創一迎”活動為契機,該縣不斷創新城市管理體制,營造了“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社會氛圍,增強了廣大市民的城市意識和文明意識。同時,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致力於打造功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人居環境,城鎮面貌得到很大改觀。
  
  與此同時,社旗出台了賒店歷史文化古鎮保護規劃、城市景觀專項規劃、新城區規劃等一系列專項文件,嚴格控制城區的空間容量,合理調整城市空間布局,並以開展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年活動為契機,大力實施背街小巷基本亮化、主要街道景觀亮化、重要節點藝術亮化工程和戶外廣告專項整治活動,使城市面貌發生了令人驚喜的變化。
  
  巨變:產城互動,演繹社旗現象
  
  社旗,正在發生巨變。
  
  2008年,社旗實施了城建“十大工程”;2009年,又強力推進了“八大工程”!在不足兩年的時間裡,新建改建20余條道路,總長30公裡,拉大城市框架5平方公裡。
  
  2010年,社旗又重點實施了“七大工程:古城區改造、建設工程,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工程,趙河公園三期工程建設,水廠建設工程,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工程,環衛綠化亮化美化工程,背街小巷綜合整治工程。
  
  與此同時,社旗還積極打造賒店商埠文化產業園區,包括商業誠信文化旅游服務產業集群、水域碼頭影視創意產業集群、文化會展演藝產業集群、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產業集群等,形成園區經濟和文化產業發展良性互動、融合共生的局面。
  
  2010年年初,賒店鎮被授予“河南省首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稱號,並被列入推薦申報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預備名單,通過了考核初評。
  
  2010年9月,賒店商埠文化產業園區被省文化廳、省發改委命名為“河南省文化產業示范園區”。
  
  記者還了解到,3年來,全縣累計投資近5億元用於城鎮建設,全縣城鎮化率每年遞增2個百分點,縣城面積由原來的不足6平方公裡擴大到13.88平方公裡,已初步形成了“一河三區”的城市框架!
  
  在采訪中,記者深切地感受到,社旗正在產城互動中完成嬗變:城鎮化的發展和推進,提高了社旗縣的美譽度、知名度和吸引力,從而推動了全縣的招商引資工作和項目建設,一度處於邊緣化的縣域經濟,正在出現彎道超車的發展新勢頭。
  
  今天的社旗城,在沐浴了千年的風雨和滄桑後,已抖掉了歷史的塵土,依水而充滿著靈氣,因綠而蕩漾著勃勃生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