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日從河北省文物部門獲悉,在剛剛結束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滄州地區普查中,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1520處,發現大量商周、戰漢、宋金元時期的文化遺存和多處大型漢代古城遺址。
據了解,滄州此次普查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1520處,其中古遺址1330處,古墓葬148處,古建築12處,石窟寺及石刻4處,近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6處,其它10處。
文物部門介紹,在肅寧縣發現的柳科遺址,面積達2萬多平房米,文化層厚1.2—1.5米,包含許多新石器時代、商代、戰國時期的文化遺物。肅寧的白牛堤遺址、泊頭南三裡遺址、羊莊遺址、王奉一遺址,孟村縣的王莊子遺址等都屬於夏商時期非常重要的遺址,文化遺物及其豐富,對研究滄州地區早期歷史文化、社會變遷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該省文物普查隊在獻縣小平王鄉元昌樓村發現面積約420萬平方米的西漢時期大型遺址群,在遺址南、中、東側取土坑發現灰坑2處,房址3處,窯址1處,采集標本中有板瓦、筒瓦等大量建築構件,可辨器形的器物有罐、盆、豆、鼎、鋬甕、陶墊等。元昌樓村東北一處台地被當地人稱為“城上”,東、南、西三面有“東城壕、南城壕、西城壕”之說。從取土坑暴露的文化層與采集的標本判斷為西漢時期一處城址。從地理位置看,與史書中記載的漢代河間國古城情況基本吻合,文物部門將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