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商城遺址
日期:2016/12/15 15:05:07   編輯:古代建築在孕育著中華民族數千年古代文明的黃河中游,在偏居山西省南端的垣曲縣,一座古老的小鎮,古城鎮坐落在黃河北岸山水秀麗的垣曲小盆地內,如今這裡是正在加速興建的黃河小浪底水庫淹沒區內人口最為集中的鄉鎮,海拔高度205~269米。古城鎮位於晉南中條山腹地,春秋為赤狄東山皋落氏地,戰國屬魏,曰王垣,漢置垣縣,宋始稱垣曲至今。南與河南省渑池縣隔黃河相望,東與河南省濟源縣毗鄰,西北與山西省平陸、夏縣、聞喜、降縣接壤。這裡自北魏至公元1959年的1400余年間,曾是垣曲縣治之所在。小鎮四周為起伏的崇山峻嶺環抱,發源於中條山的 允河和亳清河自北向南穿越山谷奔騰不息,在古城鎮東南匯流後注入黃河,形成低平的沖擊扇。這裡依山環水的自然環境極其優越,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動植物及礦產資源豐富,極適宜人類生存。迄今所知,早在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古人類就在這裡生息,發展了原始農業和家畜飼養等手工業。如今在古城鎮周圍的 允河和亳清河兩岸的河旁階地上,散布著許多原始文化遺址,在古城鎮東關的允河西岸分布著距今6000余年至4000余年的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廟底溝二期及龍山文化遺存,在古城鎮西關的亳清河北岸分布著距今3000余年的二裡頭文化早期遺存,在古城鎮南關的黃河北岸高地上分布著距今5000余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距今3000余年的二裡頭文化晚期和商代前期二裡崗文化遺存。這些古代遺存無可辯駁地向我們證明,古城所在的垣曲小盆地自古以來便是原始文化的發祥地,數千年的古代文化在這裡綿延不斷,生生不息,巍巍中條和滔滔黃河不僅養育了古代先民也滋潤著黃河中游的古代文化。
三千余年前,商人滅夏之後曾在河南西部和中部興建了偃師商城和鄭州商城兩座都城,與之大略同時,為了保衛京畿之地,商王朝又在垣曲盆地內修建了垣曲商城。
垣曲商城位於鎮南黃河與亳清河之間陡起的高台地上,在這一台地下有黃河及其支流 允河、亳清河三面環繞,只有西部丘陵起伏,形成環水連山的獨特地理環境。城址發現於1984年秋季,自1985年開始,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部會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這一城址進行大規模發掘,那時小浪底水庫工程的設計和規劃工作已經開始啟動。以後垣曲商城的考古工作連續進行了十余年,考古工作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勘察階段,1985~1986年首先對城址進行了全面勘察和試掘,初步搞清了城址的形狀范圍以及城內的布局和區劃。接著又分別對四面城牆進行了解剖,搞清了城牆的建築方法和結構,同時對城址的年代和性質作出了推斷。第二階段為城內遺址區發掘,1987~1992年對居民區、手工業作坊區等進行了大規模發掘。清理了商代人在城內遺留的大量遺跡遺物,出土了銅器、陶器、石器、骨器、卜骨等商代文物數千件,揭示了這一城址的文化內涵。第三階段為城內大遺跡發掘,1993~2001年先後發掘了西城門、城內東西向主干道以及宮殿區等遺跡,為深入探討城址的基本格局和面貌提供了可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