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多歲的國保古建“動手術”了
日期:2016/12/14 11:55:39   編輯:古代建築http://vod-xhpfm.oss-cn-hangzhou.aliyuncs.com/NewsVideo/201610/2f2c384d8f524a50a4e2e86c3e65cb14.mp4
深秋的太行山,陰雨綿綿,氣溫只有6攝氏度左右,文物保護工作者仍在臨時搭建的施工棚下為600多歲的當央殿“動手術”。
由於年久失修,真澤宮木構建築出現大梁糟朽、五架梁開裂、後檐檩漚蝕、山牆開裂等病害。
順著梯子爬上殿頂,只見有的大梁已經糟朽中空。施工人員先把大梁中間糟朽部分剔除,然後加入木料、槽鋼加固,再往大梁內灌入環氧樹脂,目的是把填充物與大梁粘合在一起,提高承重承壓能力。最後,給大梁外加鐵箍,防止開裂。
“文物保護理念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盡可能地保留原有構件。”該修繕工程負責人、山西省古建築保護研究所副研究館員賀大龍說,這根大梁由於糟朽承載力下降,為了使用原構件,只好采取措施對它進行加固。
記者站在大殿內向上看“動過手術”的大梁,除了鐵箍外,幾乎看不出“手術”痕跡。
當央殿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壺關真澤宮內年歲最大的古建築。該宮創立於唐乾寧三年(896年),占地面積9000平方米。三進院落,山門上有三座舞樓,宮內有殿堂、樓台、廊庑240余間,紅牆碧瓦,莊重俊秀。由於年久失修,真澤宮木構建築出現屋頂漏雨,牆體裂縫、鼓閃、酥鹼,木構件裂縫、劈裂、斷裂、糟朽、缺失、扭曲等病害。從2014年底至今,國家已累計完成投資1300余萬元修繕真澤宮。
施工人員正在維修加固糟朽的大梁
“文物修繕一般有4種工程性質:重點修繕、現狀整修、日常養護、防護加固,真澤宮采取的是重點修繕的方法。雖然干預度最高,但是在修繕過程中堅持能修不換的原則,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更換木構件。”賀大龍說。
在當央殿的殿頂,賀大龍指著一根仔角梁說,這是當央殿更換的重要的兩個木構件之一。由於糟朽嚴重,已經無法加固和承重,為了保證文物安全,只能采取更換措施。雖然更換新構件,但會按照“原材料、原工藝、原做法”的原則,不改變木構件原狀。
為了便於日後研究,幾根更換下來的木構件被文保工作者貼上標簽保護了起來。
施工人員分別在往大梁內灌環氧樹脂加固填充物,外加鐵箍防大梁繼續開裂,補充散斗,調整梁架。
“無論是維修舊構件還是更換新構件,用工、用料都有嚴格要求。”賀大龍說,雖然我國有官方公布的古建維修標准,比如說宋代《營造法式》,但是民間傳統建築卻沒有嚴格標准,而是代代相承的。現在古建築修繕技術要求比較高,就是要把地方的傳統做法保護好。
為了保證工程質量,賀大龍說,文物保護工程項目的質量和進度由業主方、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共同負責,並且要求這些單位具有與文物級別相對應的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