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番禺南漢二陵全景。
記者昨日從廣東省文物局獲悉,廣東省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建設首批大遺址公園。首批大遺址名單今日結束公示,包括了廣州番禺的重大考古發現南漢二陵、韶關馬壩人遺址、東莞虎門銷煙池與虎門炮台舊址,都有望在未來幾年內被規劃成為大遺址考古公園。
“規劃建成大遺址考古公園,是為了讓觀眾能獲得對考古的體驗式參觀,是廣東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一大嘗試。”省文物局局長蘇桂芬告訴記者。據了解,按照專家目前的設想,大遺址公園將最大限度地拉近觀眾與考古遺址之間的距離,甚至在一些遺址內實現考古隊員邊發掘、邊吸引游客參觀的方式。
重大考古項目知名度太低
“我們從省內的重大考古發現中挑選了8處,准備建設大遺址。因為這些考古發現雖然很重大,但社會知名度太低,很多群眾對它們都不甚了解。”省考古所副所長鄧宏文說。
據了解,此次確定的8處大遺址,包括了馬壩人遺址,屬於中國東南地區舊石器時代中期的人類化石,馬壩人也是迄今為止廣東省發現的唯一的古人類。據了解,馬壩人遺址在結束考古發掘後,采用了回填的方式,現在只能在現場看見山洞,文物展覽主要在附近的曲江馬壩人博物館內。
而按照目前的大遺址規劃,未來馬壩人遺址將建設一個3萬平方米的保護區。
去年10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北京圓明園等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鄧宏文認為,考古遺址公園有更多的教育功能,主要承載國家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而廣東推動的大遺址建設內涵更純粹,是把規模比較大的重要遺址挑選出來重新規劃。
南漢二陵將重新規劃開放
2004年,廣州南漢二陵獲得了當年度的十大考古發現,但南漢二陵多年來並未向公眾開放。記者了解到,大遺址規劃建成後,它將接受公眾參觀。南漢二陵位於番禺新造鎮小谷圍島,是兩座南漢時期的磚室大墓,經發掘考證,為南漢的德陵和康陵。
康陵位於小谷圍北亭村大香山南坡,發掘面積近8000平方米,是國內目前發現的五代十國陵墓遺址中唯一保存得最完整的。墓中出土的一塊完整的石碑是目前年代最早的哀冊文石碑。
西漢南越王宮博物館副館長全洪告訴記者,按照目前的考古發掘進展,整個陵園包括地面和地下兩部分:地面部分雖然不完整,但結構清楚;地下部分是個陵壇。考古人員發現過從宋代起的7個盜洞,挖掘出來的文物並不多。
全洪介紹說,針對大學城附近的南漢二陵建成大遺址一事,博物館已經和華南理工大學一起研究做具體規劃,等待正式立項。
“希望可以將南漢二陵建成廣州綜合性考古遺址公園。以前都是將文物放在櫃子裡讓觀眾在室內參觀,建成大遺址後,可以增強公眾參與感,公眾可以在現場參觀考古人員的發掘工作。”全洪說,按專家目前的設想,還可以讓學生、志願者參與考古修復等工作,增強大眾的投入感,提高觀眾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