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文廟崇聖祠“變身”德善書院

文廟崇聖祠“變身”德善書院

日期:2016/12/14 21:13:04      編輯:古代建築
 崇聖祠的陳設施工進入尾聲,呈現較為少見的宋代風格。□記者姚永強攝
       曾經用作古玩交易場所的蘇州文廟崇聖祠,將於本月下旬變身市級公益性道德教育、文化服務平台———德善書院。目前該祠內部裝飾已接近尾聲,整體風格簡潔、洗練、實用,呈現較為少見的宋代風格。
      歷史上文廟內曾設有著名的紫陽書院,現在今蘇州中學內。此次我市決定將崇聖祠用作德善書院,恢復文廟內設置書院的傳統,更增添一個市級層面的德育、文化教育場所。
      鑒於2010年崇聖祠進行過整修,此次“變身”要做的工作主要是裝飾和添置設備。記者前天看到,該祠大殿裝飾已基本完成,上部有簡潔吊頂,北牆正中嵌有孔子像碑,兩側還有《論語》、《大學》名句,內容與讀書學習、道德修養等內容有關,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德者本也”,“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東牆和西牆有顏子、子思子(孔子嫡孫)、曾子、孟子四人的像碑和名句。空調、可容納60位學員的桌椅等設施也已到位,幾位工人正在調試燈光。

      負責德善書院空間設計的蘇州工藝美院洪錫徐教授介紹,蘇州文廟起源於北宋,因此他們在裝飾時沒有采用流行的明清風格,而是根據宋代的《營造法式》和宋畫提取形象元素,無論圖案花紋、圈門造型還是桌椅造型,都體現宋代風格,簡潔、洗練,注重實用性;同時,裝飾中也體現了節約精神,宮燈等裝飾品盡量利用原有器物,參與設計、制作的學院單位和工藝美術行業單位只收成本費用甚至貼補部分經費,體現了公益精神。
       市文明辦介紹,作為第八屆蘇州閱讀節的主題活動之一,德善書院將於本月下旬揭牌啟用,此後將面向市民開設公益性的道德講壇、國學經典誦讀等活動,扮演市級道德傳承、文化服務平台的角色。
新聞鏈接
      崇聖祠名片
      崇聖祠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蘇州文廟的大成殿北面,原先用於祭祀孔子的父母和祖先,表達儒家尊重祖先、注重血親淵源的傳統文化思想。該祠現存大殿為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所建,面闊五間20米,進深15米,前面設有兩庑、牆門,自成院落,是文廟現存建築中唯一的祠祀建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