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朱亭風景:因朱熹得名的千年古鎮

朱亭風景:因朱熹得名的千年古鎮

日期:2016/12/14 10:08:48      編輯:古建築保護

朱亭有許多值得一看之地,福祖橋便是其一。

    黃昏,偏離於繁華競逐的朱亭小鎮獨守的舊街小巷,在這樣的時刻,這兒,藏著無數再美好不過的韻致。

    千年古鎮

    “一葦亭、祖師殿、龍潭書院,不少地方都十分有名氣。”今年75歲的肖華金出生在小鎮上,談起這兒,不善言談的他,竟很快打開了匣子,迫不及待地告訴記者朱亭的千年滄桑。


 

    史料記載,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大理學家朱熹偕同張拭同游南岳,途經朱亭,在港上木橋邊歇宿,應當地人士請求,結亭講學。後人便將朱、張講學之處稱為“朱停”,亦曰“朱亭”。朱亭因之得名,從此便奠定了千年古鎮的歷史地位。

    相比城市中聽到流行音樂,在小鎮,花鼓戲曲調似乎永不褪色。讓腳步跟著曲調走,記者看到坐在搖椅上的白發老人肖鳴放。身材消瘦,眉目慈祥,手中抱著一個竹制的烤手爐,他正瞇著眼睛聽著小曲。肖老在鎮上開了一間小雜貨店,正月期間,朱亭老街生意冷清,“年輕人都跑到城市裡去了,留在這兒的,都是上了年紀的。”

    百年古橋

    除了小鎮,朱亭還有不少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古橋石材壘砌,眼前的福祖橋,在當地小有名氣。橋頭被風化的石獅,無聲地訴說著這裡曾經是多麼壯觀的一座石橋。“五個寡婦牽頭修建的。”65歲的村民謝盛家告訴記者,全長62米,寬8.8米的福祖橋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是謝氏族人所建。

    貫通衡陽、湘潭、攸縣、醴陵,福祖橋是通往附近城市的交通要道。石橋年代已久,兩邊的磚頭已經裸露出來,慶幸的是,橋孔完整無損,石縫中還長著不少雜草,迎擊著狂風暴雨的侵襲。

    采訪時,橋兩側道路正在拓寬,到處是泥濘。“去哪兒,要車嗎?”在橋上停留,年輕摩托車司機看到形單只離的旅人,鳴起一聲尖利的車鈴,招攬生意。

    與全國不少鄉鎮一樣,朱亭鎮也在進行新農村建設。一幢幢裝修精致的小樓房,統一標高,統一的坡屋面,統一的建築風格。朱亭黃龍,大片土地被設計為新農村建設用地,村民謝桐根說,“因為家鄉發展好了,已在城市成家的兒女們,都有了搬回來的念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