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賢明代坊額被棄亂石堆
日期:2016/12/14 10:08:27   編輯:古建築保護昨日上午9時28分許,上海網友“勒亦率”發微博稱,其“五.一”小長假期間,在南昌進賢縣文港鎮曾灣村,看到一塊明代的坊額被拆下,取而代之的是重刻的一塊與明代題字一模一樣的坊額。
隨後,記者聯系了進賢縣文管所負責人敖明華,其表示已獲悉此事,並正趕往曾灣村。據悉,曾灣牌坊群2004年7月被列為進賢縣文物保護單位。
當日下午,敖明華回應稱,據調查,新換上的坊額系曾灣村村干部在未獲文物主管部門批准情況下,私自將其明代坊額換下。目前,被換下的明代匾額已按屬地保管的原則搬至妥善場所保管,待報批再次維修時,再將明代坊額換上。
網友發在網上的坊額照片
進賢縣文保部門將坊額移至妥善場所
【網曝】
明代坊額被棄亂石堆中
昨日上午,記者在網友“勒亦率”的新浪微博上看到,微博上稱:“五一去江西考察,在進賢縣文港鎮曾灣村看到如下一幕,明代的坊額被拆下,取而代之的是重刻的一塊與明代題字一模一樣的坊額,問之村民,曰‘修繕’。”該微博上專門貼有一張圖片,圖片顯示,一塊刻有“進士”二字的坊額被棄在一旁的亂石堆裡,而一塊重刻的“進士”坊額則被鑲嵌在不遠處的牌坊上。
見此微博後,記者聯系上網友“勒亦率”,其自稱姓呂,所學的是文博專業。“我出生在南昌,父母也都在南昌,所以對江西特別是南昌的歷史文化尤為關注。”呂先生說,處於學習研究需要,5月2日,他專門到曾灣村考察,見到了曾灣牌坊群,3座分別刻有“父子恩榮”、“憲台風紀”、“進士”字樣的牌坊相隔10米左右,並排列於該村3個巷口,令人肅然起敬。
“3座牌坊旁寫有‘文物保護點’字樣。”呂先生說,在他看到原始遺留下來的明代坊額被棄在一旁的亂石堆裡,取而代之的是一塊新刻的坊額時,他特別痛心。
“我懷疑當地的村民可能並不知道這塊坊額的價值,所以從光宗耀祖的角度,而被換成了新的。”呂先生說,新換上的坊額左邊還落了時間款“二○一一年六月重修”。
“過去快一年了,當地文物保護部門怎麼就沒發現?如果這塊被棄一邊的坊額被盜或者被損毀,那當地文物保護部門就是嚴重失職。”
【回應】
村干部未獲批私自將明代坊額換下
記者了解到,曾灣牌坊群屬明代古建築,地處進賢縣文港鎮曾灣村前,有村莊巷門牌坊3座,為明代嘉靖至萬歷年間吳為謙家族而建,坐北朝南。自東往西分別為“父子恩榮”坊、“憲台風紀”坊、“進士”坊。均4柱3間,磚石結構,高4~4.2米,寬5.2~5.6米。坊前有明代水塘並4塊旗桿石、2棵古樟。2004年7月,進賢縣人民政府將曾灣牌坊群公布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昨日上午10時30分許,記者聯系上了敖明華。“非常感謝廣大網友對我縣文物保護單位的關心與支持。”在電話中,敖明華稱,他們從進賢縣政務微博已經看到了網友所發的微博,並正與進賢縣文廣局領導、文港鎮分管副鎮長等人前往曾灣村。當日下午,敖明華致電記者稱,經調查,2011年11月下旬,為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曾灣村新農村旅游發展,該村干部在未經縣文物主管部門批准下,將有些風化的“進士”坊額卸下,換上了新做的“進士”坊額。
坊額上所寫重修時間為2011年6月,為何是2011年11月換上去的呢?對該問題,敖明華稱,一直以來,他們都很重視文保單位的保護,所以經常會下到各文物保護點檢查。“去年10月份,我們到了曾灣村檢查,明代坊額還沒有見到被換。”敖明華說,經他們調查,新換上的坊額是村干部與當地村民一起湊錢,從浙江請人專門做的。“村干部對文物保護並不懂,所以才會換掉。”
【進展】
被棄明代坊額3日內將修舊如舊
“曾灣牌坊群的確是有3塊坊額。”敖明華說,在對該牌坊群進行修繕時,因進賢縣文物保護經費有限,所以當時由縣裡出資修繕了其中一塊,而另外2塊則由曾灣村自行籌資修繕。“我們也沒想到村民會另外重新做一塊。”
“今天中午12時,我們已經及時將放置在外的匾額搬至妥善場所保管。”昨日下午,敖明華告訴記者,經進賢縣文廣局和文港鎮政府研究決定,將在3日內按照文物修舊如舊的原則將被放置在外的明代坊額修復完好。“我們會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法的宣傳,提高廣大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
【延伸】
擅自修繕不可移動文物構成違法
昨日下午,記者查詢《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了解到,擅自修繕不可移動文物屬於違法行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六十六條寫到“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資質證書”。在該條第四款明確寫有“擅自修繕不可移動文物,明顯改變文物原狀的”,在該條最後規定“刻劃、塗污或者損壞文物尚不嚴重的,由公安機關或者文物所在單位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