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該區投入1.77億元,針對全區12類180處古街、古民居、古牌坊等徽州古建築,全力保護利用工程,煥發古建新“生命力”。一是分類梳理,注重搶救保護。確立“保護為主、搶救第一”思路,安排區級專項保護資金,並爭取各類項目資金800余萬元,詳細調查分析程大位故居、明代占川樂壽橋等重點文物待修繕狀況,分類分批開展搶救性保護。今年來,該區已順利完成古延壽橋、隆阜七房廳等搶救性修繕工程,有效保護徽州古建築珍貴資源。二是整合資源,強化古建管護。在原有古建管護修繕隊伍基礎上,選聘100名義務監督員,參與徽州古建管護。與建築類科研院所、專業古建維修企業等單位合作,針對性解決古建保護技術難題。該區外邊溪項目就因其優質修繕、重建區域內16幢古建築的成功案例,而入選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三是豐富業態,市場化運作利用。加大招商引資和社會資本運作,鼓勵市場資源參與保護利用,在保護古建主體基礎上,內部裝修加入現代元素,吸引民俗客棧、酒吧咖啡吧、藝術會所等新型業態入駐,實行市場化運作,使古建築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現全區已有敘微捨等被開發使用古建近百座,古建價值得到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