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土堆下可能“藏”座古代城池

土堆下可能“藏”座古代城池

日期:2016/12/14 12:27:51      編輯:古建築保護

    記者昨天從固鎮縣南城孜遺址考古現場獲悉,該遺址二期發掘即將結束,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土堆下很可能是一座古城池,謎底可能在今年的第三期發掘中揭開。

    考古“收獲”不小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固鎮縣湖溝鎮楊圩村東南部的南城孜遺址考古現場,十余名當地村民正在考古隊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對西側的一處探方進行回填。63歲的張兆信老人告訴記者,這處遺址他們小時候就知道是個大土堆,小的時候坐在門前,只能看到種糧食的一道高坡,看不到對面懷遠縣的那條河流。隨著之後多年農業耕種,機械不停耕挖,這處高高的土堆才不斷變“矮”,“這不,聽說考古隊都說這裡還真是個老城,俺們可興奮了,這就證明俺的老家可有老根(歷史)了。”

    沿著考古現場的多處探方地段,記者注意到,東部的二期遺址開挖現場仍呈裸露狀,考古人員介紹,作為我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武漢大學考古系組成的考古團已經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的房屋、灰坑、古城牆和壕溝遺跡。同時在一個窖穴遺跡中,還發掘出土了鹿頭、鹿角、龜甲、牛骨等大量的動物骨骼和小麥、水稻等植物種子。

    土堆或“藏”古城

    記者了解到,位於固鎮縣城郊的垓下遺址是淮河流域發現的第一座史前城址,在如此近的距離內如果再發現一座史前古城遺址,將為研究淮河流域文明進程提供寶貴的新資料,如此近距離內發現兩座史前城址在全國也十分少見。

    作為武漢大學考古系2011級的一名本科生,大三學子陳志偉告訴記者,從2013年9月開學至今,他和學校的14名本科班同學就來到了蚌埠市固鎮縣,進行著實地考古勘測,此前的2012年南城孜遺址考古一期發掘,開挖了5個探方,發掘面積100多平方米,而2013年的二期發掘,他們則開挖探方30多個,發掘面積800多平方米。在這個遺址上已經發現了距今約4500年的龍山時代的古城牆、壕溝等遺跡,已經可以初步推斷,這裡土堆下可能就是一座古城池。不過,這一切推論可能要在今年的第三期發掘才能得到證實,鑒於天氣原因,二期考古將在一周內結束,全部探方將會在一周內安全穩妥地回填完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