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湖南發掘出南宋龍窯

湖南發掘出南宋龍窯

日期:2016/12/14 12:24:24      編輯:古建築保護

    日前,記者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益陽羊舞嶺窯址的考古發掘中,清理出4座龍窯,並發現一批南宋晚期和元代的制瓷作坊遺跡,揭示出當時較為完整的制瓷工藝流程。羊舞嶺窯址位於益陽市赫山區龍光橋鎮早禾村、石筍村和滄水鋪鎮交界處的山丘、坡地上,是一處宋、元、明、清時期的大型窯址群,總面積約10平方公裡。龍窯均為長斜坡平底,產品以青白瓷為主,少量為青瓷。在發掘區北部,考古人員揭露出一系列元代制瓷作坊遺跡,有灶、練泥池、沉澱池、淘洗池、排水溝、活動面等,並發現有墊缽砌築的房屋牆體、柱洞以及踩踏活動面,均保存比較完整。在發掘區東部,發現了南宋後期作坊遺跡,包括制坯間、施釉間、堆料間、晾曬場等工棚,以及轱辘坑、堆釉坑、儲泥池等。

    發掘負責人楊寧波說,這些作坊遺跡,基本揭示出南宋晚期及元代較為完整的制瓷工藝流程,在省內乃至國內都比較罕見。發掘中出土的重要文物中,其中一件寫有“陀佛丁卯鹹淳三年八月日十一萬諸佛”的刻銘青釉器,被認為尤其珍貴。專家表示,鹹淳三年即1267年,鹹淳是南宋度宗年號,進一步印證了該窯的始燒年代為南宋末年,也勾勒出湖南青白瓷的大致燒制時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