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2點多鐘,三台山考古工作人員向本報報料稱,他們在對那裡的漢墓群進行挖掘時,發現在一座較深的漢墓旁邊,隱藏著一座較為罕見的瓦棺墓,這是在三台山地區考古工作中的首次發現。在其他考古現場,發掘到漢代瓦棺墓也很罕見。
記者聞訊趕到現場看到,這座規模不大的瓦棺墓位於一座大型古墓北側,考古人員經過實地丈量,發現這座瓦棺墓距離地表僅40厘米深,是目前三台山地區考古發掘過程中發現最淺、最小的古墓。該瓦棺墓長110厘米,寬70厘米,除了部分陶制瓦片損壞外,瓦棺四周保存較好。據考古工作人員介紹,這座瓦棺墓均為陶制瓦壘砌而成,頂部為紅色板瓦,周邊為灰色筒瓦。“在挖掘過程中,我們發現頂部板瓦損壞較為嚴重,但是周邊筒瓦較為完整。經過勘查,不難看出這座瓦棺墓是用三層筒瓦有規律壘砌而成。”考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座瓦棺墓和古墓群中其他古墓一樣,均屬於漢代時期,瓦棺墓中沒發現隨葬品。
記者看到,這座瓦棺墓和南側約一米遠的一座大型單棺墓呈平行狀,除了深度有較大懸殊,墓室均為東西走向。“從瓦棺來判斷,它應該是漢代的產物,從大小來判斷,這是漢代未成年人安葬之地。究竟瓦棺墓的主人和附近大型古墓的主人是什麼關系,一時還難以判斷。”考古工作人員推測,按照舊時安葬習俗,大多有“懷中抱子”一說,舊時長者去世安葬後,其後人去世了會安葬在其旁邊。這座小型瓦棺墓所處的位置與大型古墓近在咫尺,又較為平行,不排除這座瓦棺墓的小主人與大型古墓中的主人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據介紹,已經勘探到的35座古墓群,現已發掘23座。從大量出土文物中研究發現,這裡的古墓群為西漢中早期,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墓數量之多,足以說明這裡是古人看好的風水寶地,它可能是西漢時期的家族墓地或公共墓地。“在之前已經完成發掘工作的古墓中,發掘到大量陪葬品,有陶器、銅器、鐵器、陶俑頭等物品共計100余件,已發掘的古墓中或多或少都有文物出土。”考古工作人員介紹說,在這座瓦棺墓旁邊的一座大型古墓中,當天發掘到紅陶罐3個,其中有一個陶罐保存完好,無絲毫毀損。“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使用紅陶罐了,到了漢代,這種器皿被廣泛使用。”考古工作人員說,三台山地區考古工作仍在繼續進行中,目前已出土的文物,對研究宿遷古老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