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秦東陵發現大型戰國時期建築遺址

秦東陵發現大型戰國時期建築遺址

日期:2016/12/14 12:21:47      編輯:古建築保護
    我省考古人員日前在西安臨潼區韓峪秦東陵進行考古發掘時,發現了一座戰國晚期的大型建築遺址,在先秦時期的秦公陵區內發現建築遺址尚屬首次。

    這個建築遺址位於秦東陵四號陵園內的一個“中”字型大墓南側,呈“凹”字形分布,東西長50多米,南北寬40米,夯築牆體寬4.8米,北側因平整土地而遭到破壞。殘留的部分牆體兩側,有規律的分布著大量的瓦片等建築材料,說明牆體兩側原有廊房類建築。板瓦的紋飾有外繩紋、內麻點紋,筒瓦有外繩紋、內布紋,瓦當有鹿紋、四葉紋、雲紋等。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孫偉剛:在這個牆體兩側,除了有大量的秦文化因素的遺存以外,還發現有東方六國文化因素的建築材料,比如說布紋瓦,四葉紋瓦當這些建築材料,整個這些材料和整個戰國晚期的時代背景有關。

    專家分析,在這次建築遺址中同時出現的魏國、齊國的板瓦和瓦當說明戰國晚期,隨著秦國不斷向東擴張和兼並,東方六國的工匠和建築材料被逐漸吸納到秦國宮殿場館的建設中。在發掘中,考古人員在遺址范圍內還發現了近20個神秘圓坑,因為坑內沒有發現炭灰,排除是柱洞的可能。同時,坑內也沒有發現碳化的植物種子或者其他東西,排除了是儲藏坑的可能。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梁雲:那麼,就剩下最後一種可能,這些坑有可能是祭祀坑。因為我們知道古人的祭祀,有一種特別重要的祭祀活動,對先祖的墳墓的祭祀,就是所謂的墓祭。這些墓祭活動往往是在墓葬的附近。

    秦東陵是戰國時期秦國王陵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西安臨潼區骊山西麓的山坡地帶,總面積約24平方公裡。據考古調查,秦東陵為戰國時期鹹陽畢陌陵園之後,秦始皇陵之前的秦國王室墓葬。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