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抗戰勝利70周年到來之際,平江縣上塔市鎮黃橋村“李家嘴抗日將士墓群”、“花果山抗戰遺址墓地”被當地教師何瑤光等志願者發現。連日來,何瑤光組織村民上山給烈士墓培土、除草,致敬“親人”般的抗戰英烈。
今天,記者來到黃橋村李家嘴,100多座饅頭狀墳堆基本“無名”,墓碑上刻著“一古人墓”、“二古人墓”等。不遠處的花果山,主墓碑損毀嚴重,尚存一些小墓碑。拂去塵埃、苔藓,依稀可辨“彭哲祥營長墳墓”、“彭冬明墳墓”、“抗日軍一人”、“抗日軍二人”等字樣。
1938年11月9日,日寇占領湖北通城後,虎視長沙,次日清晨即攻打湘鄂交界處的九嶺,平江黃橋村即成湖南抗戰最前線,國民革命軍第21師、第98師等9支部隊分別駐守,拱衛湘北。欲保長沙,先保九嶺。當時的黃橋村民,自發騰出黃泥灣大屋用作戰地醫院,許多傷兵醫治無效死亡,村民便把他們從大屋抬到壕頭嶺山下的李家嘴,曾經一次埋葬48名英烈。
何瑤光用3年時間創作、出版了21萬字的紀實小說《鐵血九嶺》,詳盡地記錄烽火歲月,特別是黃橋村的抗戰故事。何瑤光介紹,國民革命軍第98師傷亡慘重,副營長陳勁、李秉祥,連長張光清等壯烈犧牲;村民曾榮軒帶頭或買木棺材,或用木板釘臨時棺材,或用軍毯、草席包裹,掩埋烈士。村裡捐棺木不夠,最後直接把屍體用黃土掩在坑中,花果山共埋著500多名抗日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