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羅田古鎮普濟橋
日期:2016/12/14 13:23:0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重啟羅田普濟橋建造於道光十七年,是迄今為止重慶萬州境內發現最古老的石拱橋,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系當時數名社會名流捐資修建。該橋為單孔石拱橋,東西走向,跨百丈溝,是當時川鄂交通道上的主要橋梁。橋長24.7米,寬6.6米,拱高12.9米,跨度18.4米。橋上龍頭口含龍珠,龍尾懸於石拱正中,相傳為保護石橋所鑄,歷來發洪水均未超過此龍頭。橋上雕塑有石獅、石象等雕塑,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橋身兩側建有亭廊,一邊上刻有“德厚流光”幾個行書大字和“察地利而通南北,盡人力以濟往來”對聯,從字面上理解,是較早提出構建“和諧”的理念的例證,上還刻有“普濟橋序”和“功德碑”。一邊上供有觀世音菩薩像等,古時供人們燒香拜佛求神用。橋身兩側為十級石梯。該橋橋拱形如雞蛋,橋面正中有一塊石名叫“魯班石”,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當時的工匠師傅修該橋時,設計此橋,怎麼也立不穩,就看見橋頭有一個賣雞蛋的老太婆,把雞蛋立在地上賣,四四方方、平平穩穩,就頓悟,何不把橋拱也設計成雞蛋形。在橋面的合攏上,據說,怎麼也合不攏,修橋工費盡移山心力,打造了萬千條石不成。當時路過一打扮似叫花子的人,說他在那裡打了一塊石頭,放在一個老太婆家裡,正好可以安放於此,於是照辦,花十石米從老太婆那兒換來此石,果真“天衣無縫”。人們疑為魯班下凡,取該石為“魯班石”。
該橋於1999年被萬州區人民政府評為區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在“萬州是個好地方”公益宣傳片中就以此橋作為背景,多麼漂亮。一座古老的橋披著青苔的衣,搖曳著古籐的臂,有力的脊梁和臂膀將兩岸青山一個古鎮擁入氤氲的懷抱,石拱橋上游200米處,有兩巨石,自然形成為高3.5米,寬2.4米的石洞,走過此洞,前面豁然開朗,風景秀麗,有潺潺的流水,飛瀉而下的瀑布,相得益彰,似桃花源記中描寫的景象,诠釋為“似桃源”。走過石橋便是古鎮,古橋、古鎮、流水渾然一體,美麗幽靜,似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