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孔祥熙宅園”
日期:2016/12/14 12:52:4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一處鬧市中的靜所,一座中國風雲人物故居,作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太谷縣孔祥熙宅園因其主人而聞名全國。
孔祥熙一生傳奇,官至民國政府行政院院長。如今,走進這座如同主人一樣充滿傳奇的宅園,亭台樓榭、回廊飛檐間,孔祥熙對中國近代政治、經濟、教育的影響,特別是其“教育救國”“學以事人”的思想依舊清晰可辨。
從孟家買下宅園
“金太谷,銀祁縣,吃不完米面的榆次縣。”這是人們對明清時期晉中一帶商賈雲集、殷實富庶的形象描繪。
2月15日,記者來到太谷,這個昔日被冠以“金”字的縣城中心,至今保留著一座古樸、高大的明代鼓樓。鼓樓旁,狹窄的古街道向西百米左右,是一處坐南朝北的古建築群,這兒便是曾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孔祥熙的宅園。
宅園內,富麗堂皇的雕飾,輔以亭台樓榭、池沼飛梁,既有北方建築的古樸莊重,又不失南方園林的典雅別致。觀宅園規模,足見昔日孔家的富足。但孔祥熙宅園館長葉耀中談道:“這座宅園原本不是孔家的祖產,而為太谷縣曾經的大戶之一孟儒珍所有,後被孔祥熙買下。”
孔家在太谷縣城購得了孟家院,但並不是說孔家沒有房捨。孔祥熙家的舊居,在太谷縣城往西不到兩公裡的程家莊村,祖宅來自於他的爺爺孔慶麟。孔祥熙的父輩共5人,沒有分過家,其父孔繁慈排行老三。院落的規模並不大,共有不到30間房。門前蹲著的一對石雕獅子,看上去並不惹眼,屬於普通富戶的應有之物。舊居因院中有一水井,又叫“井兒院”。
葉耀中談到孔祥熙購買宅園時說,太谷孟氏曾是當地的望族,主要因誠實經營銀爐,熔鑄的“孟合”白銀分量十足而聞名。孟氏傳到孟儒珍這一代,不僅在太谷縣城有這座宅院,東門外還有一處豪華別墅。別墅群還帶有新穎別致的花園,人稱“孟家花園”。
孟家的闊綽,不僅引得有錢人紛紛羨慕,也很快引起了美國傳教士的關注。1900年前後,孟儒珍的兩個兒子與義和團有了聯系,於是,太谷傳教布點的文阿德借孟家兩個兒子被抓,讓孟家無償交出了花園。有關資料顯示,此時,“孔祥熙恰好完成教會中學學業,便成了文阿德的得力助手。”事後,孔祥熙被送往美國留學深造。
孟家自讓出花園後,家境日趨敗落,到1925年,已不得不變賣房產。消息傳開,當時的太谷縣縣長安恭主動上門,勸孟家便宜點將宅園整體出售。買主方面,安縣長已為他想好,便是時年46歲、已經出人頭地的孔祥熙。
蔣介石曾攜夫人居住
孔家宅園占地6324.5平方米,由六院兩園組成,即正院、書房院、廚房院、戲台院、墨莊院、西偏院,另加東、西兩處花園。
如今人們來到宅園,可看到這座坐南向北的建築,院中套院,古樸厚重。院中雕梁畫棟、斗角飛檐,特別是正院的官廳梁檩,均以“上五彩”堆金瀝粉。戲台院中的戲台,西花園中仿北京陶然亭所建的小陶然亭,更是晉商大院中不多見的建築。
孔祥熙自購買宅園後,自己並沒在這兒居住幾天。走在亭台相映、蓮池薄凍的小陶然亭前,葉耀中介紹說,孔家在太谷的真正住宅,與其說是此宅園,倒不如說是銘賢學校(現山西農大)裡的原孟家花園。城裡的這處宅第,實際是孔家的“門面”。
孔祥熙在太谷縣的“全權代表”,實質上是堂弟、其二伯父的兒子孔祥吉。孔祥熙買得此宅後,即委托孔祥吉代為管理,並大面積修繕。同時,孔祥熙在太谷縣開辦的祥記公司、裕華銀行以及銘賢學校的後勤事務也托弟弟照管。
宅園自成為孔家的資產後,最大的活動便是1934年11月接待蔣介石及夫人宋美齡。1934年11月10日,蔣介石攜宋美齡在北方十一省視察後,最後一站到太谷。對於連襟的到訪,孔祥熙此前即安排專人將宅園整饬一新,並前於蔣親自飛回山西迎候。
當年11月8日,蔣介石乘飛機到達太原,孔祥熙又急忙趕回太谷檢查部署接待。11月10日,在參加完一系列的活動後,孔祥熙親自送蔣介石夫婦歇息。大批客人,讓一度有些冷清的孔宅住了個滿滿當當,全宅園燈火通明。
為了安全,此次孔祥熙將蔣介石夫婦安排到了戲台院的過庭。這裡客廳敞亮,臥室隱蔽,且通道較多。
在導游魏忠琴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戲台院。只見與正院、廚房院一字排開的此院落,東側有門與廚房相通,院北側是一座敞亮的“過庭”。過庭北門,通往西花園,過庭南門則正對著戲台。過庭西側,有一間小屋,從過庭可以進入,也可從夾道的小門入內。而且,小屋的西牆,還另外築有一門,可進墨莊院。
門中套門,孔祥熙為了連襟及頂頭上司的安全,可謂費盡了心機。
五通書法名碑故事多
蔣介石在孔宅僅僅逗留一天多時間,但據太谷縣文物局局長任丁文講,此行卻應是“蔣大人”外擾內困下,最休閒的時刻。這些,宅園內陳設的一張合影可見一斑。照片上,宋美齡左挽孔祥熙,右挽蔣介石,三人的臉上均是輕松的笑意。
蔣介石太谷之行可謂輕松,但作為連襟的孔祥熙,除了高規格接待、安全考慮,還有另外一樁重要事:行程中,孔祥熙特意將太谷著名書法家趙鐵山引薦給蔣介石。趙鐵山向蔣介石講書論字,還陪同蔣、孔等欣賞了孔家宅園中收藏的五通書法名碑。
事情正出在了這兒,一天多的逗留,蔣介石對孔家宅園留下極深的印象,乃至於他將連襟一家認定為山西首富。他對趙鐵山書法大加贊賞之余,對五通書法名碑愛不釋手。據太谷縣幾位老人回憶,對此孔祥熙心知肚明,只好忍痛割愛,主動提出把名碑全部運到南京。但不知為何,此事不了了之。
采訪中,太谷縣文管所所長侯安鋼稱,從當時看,五通書法名碑制作的歷史並不久遠,在國內也沒有多少知名度,但它們確實有著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說它們歷史不久,是因這些名碑是清鹹豐元年(1851年)至三年(1854年)刻制的。說他沒有多少知名度,是因該物不是出自皇宮,也不是名勝古跡處之物,而是太谷縣一位富戶孫阜昌私刻的。
孫阜昌是鹹豐年間太谷縣富戶孫家的主人。《太谷縣志》有載,廣西道監察御史的章嗣衡曾向鹹豐帝上奏:“山西太谷富戶之孫姓,富約兩千萬”,排在當時晉商富戶之首。眾所周知,那個年代,晉商在全國首屈一指,這樣看來,孫家可能還是當時全國的首富。
史料關於孫阜昌的記載很少,太谷人提起他,只知人稱“白石傻子”。但這位“傻大富”真不傻,只是因當時他不惜重金購買石頭,且家中用只有皇家才能用的漢白玉裝飾了庭院。有人舉報後,孫才裝瘋賣傻。
從五通名碑來看,孫阜昌更“不傻”。他是當時極其懂行識貨的藏家,也對中國書法頗有造詣。而且,孫在刻碑上可謂下了工夫,也捨得花錢。
五通石碑前兩碑,分別是岳飛、朱熹的字。第三碑,是明代書法家倪元璐的草書。第四塊,陰陽兩面,收載了10位書法名家的《蘭亭序》。最後一塊,陽面分別刻有鐘繇的《基田丙捨帖》《力命表》、王羲之的《孝女曹娥碑》和《樂毅論》,以及王獻之的《洛神賦》;陰面則是歐陽洵、薛稷、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的名帖。孫阜昌刻制的這些名帖,都是中國書法史上公認的傳世佳作。
五通書法名碑在新中國成立後,被政府接管,後省文物局將其遷運到了山西省博物館保存。2000年,時任晉中地區人民銀行行長的葉耀中退居二線後,開始開發孔祥熙宅園。為了人們能一睹書法精品的風采,葉耀中多方協調,委托專人對名碑進行了復制。現在,人們到孔宅,同樣能有幸欣賞這些佳作。
孔宅中的教育印記
孔祥熙生於1880年9月11日,卒於1967年8月16日,字庸之,號子淵,為孔子第75代孫。孔祥熙的妻子為宋霭齡,他與宋子文、蔣介石為姻親關系。孔祥熙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官至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並曾任中央銀行總裁等職,是一名銀行家及富商,且在政治、經濟、教育上均有建樹。“在太谷、在山西,孔祥熙對教育的貢獻有目共睹。”葉耀中說。
孔家祖籍山東曲阜,其先祖孔宏用於明代萬歷年間到山西做官,後人遂落籍山西,經商謀生。他五歲時由母親龐氏啟蒙教讀,七歲時母親去世,其父到太谷城西張村設私塾授課,他隨父讀書,從而打下國學基礎。
1889年,孔祥熙患了民間所說的“腫痄腮”,請中醫治療無效,後來潰爛成瘡,病急改往教會求治,不久痊愈。治病期間,孔對教會留下了深刻印象,便進入教會所辦太谷福音小學。此後,經保送,他去往美國留學,並在回國後從商、從政。
1907年,孔祥熙留美歸國,應美國歐柏林大學中華團校之托,返回太谷創辦了銘賢學校。10月,辛亥革命山西舉義,他受太谷商紳之托,利用銘賢學校人員、槍支,保衛地方治安。1914年,孔祥熙和宋霭齡在日本結婚。不久,夫妻雙雙返回太谷,繼續居住在銘賢學校內,打理生意、經營教育。
銘賢學校歷經風雨滄桑,幾經更換校址。1937年七七事變後,學校甚至被迫南遷,輾轉到達四川金堂縣,此後又先後遷往成都等地辦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銘賢學院於1950年11月遷返山西太谷原銘賢學堂舊址。此後,歷經更替,該校最終發展成全國重點高等學校——山西農業大學。
孔祥熙一生傳奇,其住宅也遍布各地,知名的有南京孔公館、上海孔公館、重慶孔祥熙官邸等,並在我國台灣以及美國等地,均有多處住所。
1948年7月13日,太谷縣城解放,孔祥熙宅園被人民政府接管,後歸太谷師范使用。1956年,宅園被太谷縣宣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該宅成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太谷師范遷走,孔祥熙宅園在葉耀中的打理下正式向游人開放。
推薦閱讀:
桂四景觀擬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浙千年古鎮新塍”如何再造“明星”
古建築專家“廊橋遺夢” 助推慶元廊橋申遺
水墨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