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黃河古渡

黃河古渡

日期:2016/12/14 12:56:1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黃河古渡位於泺口,是山東境內黃河歷史上最大的水陸碼頭。它把省城濟南和魯北平原緊緊系在一起。黃河兩側堤岸高聳,河床高出地面,世稱懸河,往來車輛渡河困難。解放後,修建了1000米長、8米寬的碼頭坡道,從而運行方便,同時還建起了六個不同水位的碼頭,任憑水位變化,仍能暢行無阻,既迅速,又安全,晝夜不停,“黃河自古不夜渡”的古訓成為歷史陳規。

    古渡兩岸風景秀麗,勝跡甚多。北岸是鵲山,山麓林木蔥茏,荷塘稻田無際。現已於此建成一個開放性的公園,形成一處山青水秀的旅游點。南岸,有一古鎮,原稱雒口,濟南城內泺河之水從這裡注入大清河(即後之黃河),故又稱泺口。該鎮歷史悠久,占有魚鹽航運之利,在明清和民國初年,經濟繁榮,商賈雲集,為遠近聞名的貨物集散地。明末《歷乘》記載:“雒鎮,城西北二十裡,商人貿易之處,膠萊分司(鹽務機構)駐焉。山(即鵲山)高峙,大清東流,樓船往來,亭閣飛甍,誠一巨鎮。”如今泺口舊貌換新顏,仍為工商興旺之地。鎮西是毛澤東主席1959年9月視察黃河莅臨處,群眾植有雪松一株,亭亭玉立,挺拔俊秀。鎮東,1911年建成的津浦鐵路黃河鐵橋,猶如蒼龍臥濤,飛架於黃河南北。鐵橋的南端,是周恩來總理視察該橋紀念地,為1977年公布的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8年8月,黃河出現有史以來的特大洪峰,直接威脅大橋安全,危及津浦鐵路的暢通。8月6日,周恩來總理由鄭州乘飛機來此視察,並作出重要指示。為表示紀念,今立碑以志。黃河鐵橋的北端,鵲山東側山腳下,是王士棟烈士紀念地。王士棟,山東泰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省軍區某部戰士,擔負守衛泺口黃河鐵路大橋任務。於1967年5月31日晚,為確保鐵路大橋及列車安全,冒著暴風驟雨,排除了鐵道上的障礙,不幸壯烈犧牲。為表彰烈士英雄事跡,濟南市革命委員會於1967年11月11日在此建立烈士英勇搶險塑像一尊。1979年9月,被公布為濟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