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永州周家大院蓮荷香溢600年

永州周家大院蓮荷香溢600年

日期:2016/12/14 12:40:5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不久前,到湖南永州采訪,當地人都推薦我去干巖頭村,看看村中的周家大院——古宅已近600年,居住著宋代理學家周敦頤的後人。

周家大院一角。

                           周家大院村民們組織的舞龍隊
    古村古宅今如何?帶著好奇,記者來到富家橋鎮干巖頭村。撲面一大片黃燦燦的油菜花正開得熱鬧。離花田一箭之地,一片明清建築風格的院落漸次排開,展露出一種悠悠然、穩當當的氣度。

    在大院的入口,村人熱心地向我介紹起大院的歷史:自周敦頤17世孫周佐遷徙至此,周氏子孫前後相繼近600年聚居此處,形成六個院落。老院子、紅門樓、黑門樓肇建於明,新院子、子巖府、四大家院則興起於清。直到現在,生於斯長於斯的,依然是周氏子孫。算起來,已傳承近30代。

    大院已被列為國保級單位,但200余戶人家仍然生活在大院裡。除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這裡依然延續著數百年的傳統——男人們操持著水田,女人們都是家務事的行家裡手;見有外人入村,會帶著好客古風,招呼你入家坐坐。

    每隔一段時間,村上的老人們都會到祖堂屋裡照看一番,那裡供奉著先祖的牌位和畫像。面對著世居的祖屋,老人周明時如數家珍:老院子為創基始祖周佐所造,靠的是操持造紙生意積累的家業;紅門樓是得中進士、擔任南京戶部尚書的周希聖所建;新院子建造的資財是爺孫幾代且耕且商,逐步擴建而來……

    院落,承載著家族的記憶與榮光——供子嗣居住,也供後人汲取精神的力量。

    游目所見皆蓮花——在石門墩、柱礎、門當、窗棂或是卵石鋪就的地面上,姿態萬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千年前的《愛蓮說》,在大院的雕飾上,喚起歷史的回響。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濂溪先生周敦頤發出的嘤鳴之呼,伴隨周家子嗣對於君子之蓮的守望,在千百年歲月蹁跹中落地生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