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思園
日期:2016/12/14 12:37:21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退思園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一1887年),園主任蘭生,因人彈劾被革職,取名“退思”以期補過。園的設計者袁龍,詩文書畫皆通,他據水鄉特點,精巧構思,用兩年時間建成。園占地雖不足0.65公傾,卻集多種造園手法於國內,堪稱園林精品。
退思園住宅分內外兩部分。外宅三進——轎廳(門廳)、茶廳、正廳,沿軸線布置,等級分明。外宅主要用於會客、婚嫁盛事、祭祖典禮。內宅建有南北兩幢五樓五底的跑馬樓,名日“畹多樓”,樓間由雙重廊貫通。廊下設梯,既遮風雨,又主僕分開。內、外宅可分可合,布局緊湊。
中庭為住宅的結尾,也是住宅向花園的過渡。庭院以“坐春望月樓”為主體,樓的東部延伸至花園部分,設一不規則的五角形樓閣,名為“攬勝閣”。樓前置一旱船,船頭向東,直向“雲煙鎖鑰”月洞門,宛如待航之舟,將游人引向東部花園。庭前植香樟、玉蘭,蒼勁古樸。小院所用筆墨不多,卻引人入勝,銜接自然,為花園起到絕好的鋪墊作用。
退思園的花園以水為中心,建築、假山沿水邊布置,建築多貼水而築,突出了水面的汪洋之勢,故有“貼水園”的美稱。退思園水面處理獨到之處就是水與建築的緊密、貼進,整個園子象浮在水上,與其他園林相比,平添一分動感。“退思草堂”是花園的主景建築,草堂樸素淡雅,不求華麗,無論是門窗裝飾,還是家具陳設,處處體現了這一思想,這在園林建築中是少見的。退思草堂坐北朝甫,隔池與苑雨生涼、天橋、辛台和鬧紅一舸相對。與草堂相連的是環水池而築的“九曲回廊”。此廊蜿蜒曲折,高低起伏,而牆上的漏花窗刻“清風明月不須一錢買”詩句,借以寄托對大自然的感激之情。這種將詩句制作於漏花窗上的做法,在蘇州園林中僅此一例。
“鬧紅一舸”為一船舫形建築,船頭采用懸山形式,屋頂榜口稍低;船身由湖石托起,外艙地坪緊貼水酉。水穿石隙,潺流不絕,仿佛航行於江海之中;船頭紅魚游動,點明“鬧紅”之趣。退思國有兩處船肪建築,一個在池中,另一個在旱院中庭。我國古代江南水鄉,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園林的石舫、旱船自然是寄情於水、寄情於船的象征,這是一種水鄉文化的特征。
“菰雨生涼”是一處臨水小軒,位於水池東南。軒面水開四扇長窗,軒內隔屏正中置大鏡一面,鏡前設一小榻,夏日臥於榻上,背後的鏡裡反映出池中一片蓮荷,仿佛置身於荷花叢中。以鏡面擴大園林空間是蘇州園林中常見的手法,而此處運用之巧妙,真可謂獨具匠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