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順老司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
日期:2016/12/14 11:19:2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湖南永順老司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9日在此間開園。該園的標志性建築——老司城博物館也同時開館。
今年7月,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和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聯合代表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8個世界遺產項目。
興建於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的老司城,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司治所在地,也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遺址。它位於永順縣城以東19.5公裡的靈溪河畔,作為高等級土司永順宣慰司治所近600年之久,由具有生活、行政、祭祀、文教、手工業等功能全面的聚落構成。
目前,老司城遺址已完成考古發掘4800平方米,勘探面積2萬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5萬余件。其核心城區面積25萬平方米,隨行就勢分為首領生活區、衙署區、文教區、街市區、信仰區、墓葬區等功能區。遺址為“三縱五橫”的棋盤式布局,八條街道全由紅褐色花紋卵石砌成的圖案,表現出濃郁的土家族風格。
作為老司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標志性建築,老司城博物館當天也揭開神秘面紗。該館主體建築面積為5464平方米,以遺址生活區為藍本依山而建,將土家文化、土司文化與現代建築形式和工藝融為一體,並與周邊環境協調統一。
記者在現場看到,博物館整體外觀呈現為多層次台地,外牆用鵝卵石鑲嵌,部分牆體采用竹木格柵與玻璃幕牆裝飾,造型美觀而靈動。館內陳列布展以考古發掘成果為主,分為老司城遺址、土司制度、民間民俗文化等八個展廳,比較全面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其中的“鎮館之寶”是高4米、重2500公斤、刻有2000多字的溪州銅柱。
據史料記載,溪州銅柱為五代後晉天福五年(940年)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史彭士愁設盟時所立,柱上銘刻的《復溪州銅柱記》記載了溪州之戰經過和雙方盟約條款。盟約規定各自所轄地域,互不進犯;馬希范不得在土司所屬諸州內任意征收捐稅、拉夫派差、強買土特產等。自從,彭氏政權與歷代中央政府以溪州銅柱盟約作為處理彼此關系的基石和准繩。
湖南省文化廳廳長李晖表示,下一步將按照世界文化遺產標准,做好老司城遺產地的保護、管理和監測,防止盲目開發和破壞性利用;並促進老司城與張家界、崀山兩處世界自然遺產的聯動,打造湖南世界遺產精品旅游線路。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