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考古最新進展:證明墓主身份還缺直接證據
日期:2016/12/14 11:12:2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5日,考古人員撬開蓋板一角查看棺內情況。
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陳苑)南昌西漢大墓(此前稱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已於昨天啟動主棺清理發掘工作。目前針對主棺的清理發掘進展如何?墓主人是否是此前專家猜測的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今天上午,人民網文化頻道連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了解到了考古發掘的最新進展情況。
主棺清理方案目前待定
據了解,此前考古專家對主棺清理發掘工作預設計了兩套方案:第一種情況是在現場清理發掘,第二種方案是將主棺整體套取“打包”後運送到文保房進行實驗室考古。
15日上午,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在初步查看主棺內部情況後表示,主棺內文物數量較多,保存較為完整,傾向於實驗室考古。考古專家組已向國家文物局報告現場情況,將在得到批復後采取下一步行動。
徐長青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對主棺的清理工作處於暫停狀態,“今天將打開主棺棺柩東面和北面的側板,觀察其保存情況,如果側板保存情況不理想,或者發現主棺裡面沒有在發掘過程中保存非常困難的文物,如衣裙和絲織品等,我們可能會傾向於盡量在現場做進一步清理。”
13日,一枚刻有“大劉記印”的玉印出土。
證明墓主身份還缺直接證據
南昌西漢大墓目前已發掘出土文物一萬多件,大量金器、玉器、漆木器、青銅器等器物的出土均顯示了墓主人特殊、尊貴的身份。但墓主人究竟是誰?徐長青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發現可以下定論的直接證據。
什麼樣的文物才能夠成為證明墓主人身份的直接證據?徐長青解釋,“只有文字才能證明墓主人是誰,例如金印、木牍等,如果出土的文物上有文字,寫明藏於多少年,也能作為旁證”。
他進一步解釋稱,13日在主棺附近的椁室發現的一枚“大劉記印”,雖然並沒有具體指明墓主是某一代海昏侯,但印章所刻的“大劉”二字,表明了墓主人應該姓劉。而此前媒體所關注的墓中出土的9個秦銅鼎,截至15日,數量已增加至10個,徐長青認為,“在漢代,將鼎用作禮器的概念已經非常模糊了,而且本次出土的鼎並非放置在代表祭祀的位置,其代表的收藏意義更重,也無法作為直接證據”。
最後,徐長青表示,根據目前已出土的文物推測,如無意外,墓主人應當是漢廢帝劉賀,“目前清理工作仍將陸續展開,能夠證明墓主人身份的證據,可能將在對主棺清理的過程中發現;也有可能在對目前已出土的大量文物進行進一步清理的過程中發現”。
新聞背景
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已歷時近5年,已經明確墓葬主人就是西漢海昏侯國的某一代海昏侯。
據專家介紹,該墓園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對於復原西漢列侯葬制和園寢制度價值巨大。
2011年起至今,考古人員發掘了以西漢海昏侯墓葬為核心的墓園,以及墓園內的祔葬墓和車馬坑,還對周邊紫金城址、貴族和平民墓地等進行系統調查,發現以紫金城城址、歷代海昏侯墓園、貴族和平民墓地等為核心的海昏侯國一系列重要遺存,並證實面積達3.6平方公裡的紫金城址即為漢代海昏侯都城。目前,已經開始發掘主墓室的核心部分——主椁室。主墓室的發掘工作,將有助於確定墓葬主人的身份。
考古中已經出土1萬余件文物,特別是海昏侯墓及其車馬坑出土的9000余件文物,形象再現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的生活。數以千計的竹簡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種古代文獻在2000年後重見天日,是我國簡牍發現史上又一次重大發現;出土的整套樂器,包括兩架編鐘、一架編磬、琴、瑟、排箫、笙和眾多的伎樂俑,形象再現西漢列侯的用樂制度;出土的偶車馬,為西漢列侯的車輿制度作了全新诠釋;出土10余噸五铢錢,約有200萬枚。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