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湘西黃絲橋古城

湘西黃絲橋古城

日期:2016/12/14 10:30:0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從縣城向正西三十公裡,便到黃絲橋古城。此城雄踞湘黔邊陲要沖,地勢寬闊,東有七裡沖咽喉之扼,南有亭子關之險,西有綿長牢固的邊牆之塞,北有高山深谷之障。登上城埠,可以鳥瞰百裡,山川野道,盡收眼底。

    真可謂“攻可進,拒可守”,是雄於鎮竿西部一座重要古城。此城始建於唐代垂拱二年(686)設縣名渭陽,明嘉慶三年以鳳凰山更名為鳳凰營。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縣沿移建鎮竿鎮後,此城一直駐兵,以鎮壓苗江叛夷。

    黃絲橋古城,高一丈五尺有五,城厚九尺,周長五百公尺,占地六十余畝。東寬一百五十公尺,南北長二百三十公尺。開三大城門,東曰“和育門”,西曰“實成門”,北曰“日光門”,每個門上都建有古樸的城樓。

    古城建築藝術別具一格,它采用了當地土人築屋技藝和朝廷工匠技藝結合,具有古樸堅實的特色。取材青石灰巖,耐溫耐寒耐潮,堅實牢固。料石都經過嚴格挑選,六寸厚度均衡,石面精鑽細鑿,整齊劃一。砌築工藝也極為講究,石塊之間以糯米稀飯拌石灰,灌漿粘合,使砌縫柔中有剛,寒暑干濕無慮,堅不可催。錐堞箭垛,氣勢雄偉。

    由於年久失修,東門城樓倒塌。一九八六年以來,省縣撥專款修葺,城樓飛檐翹角,對面的鐵馬渡槽飛架,渠水長流;阡陌縱橫,山林點點,炊煙袅袅,白雲片片,古今建築交相映輝,更加美麗妖娆。 黃絲橋古城,千百年來,經過了多少風風雨雨,仍巍然屹立,雄踞於湘黔邊陲,閃灼著勞動人民的智慧之光。它對於古代城堡建築藝術的研究,考證鳳凰古城歷史很有價值,已列入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近幾年來,吸引了很多中外名人涉城參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