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牛是千年古鎮 從鎮區的形象面貌上確實看不出是個古鎮
日期:2016/12/15 1:32:0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奔牛鎮上的萬緣橋,橫跨在直通運河的孟渎(老孟河)上,橋上鋪滿石板,橋欄上還殘存著兩個栩栩如生的石獅。從橋邊的石牌上可以看出,萬緣橋始建於宋代,清光緒五年(1879年)重建,已被列為常州市級文保單位。橋的西側是橫街,與橫街相連、緊挨大運河的是東街。橫街、東街兩側都是一層或兩層的老式古建,部分門窗、樓層都是木質,有的木門頭上方還有雕花。
目前是“奔牛鎮歷史文化開發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的高平介紹,奔牛被稱為千年古鎮名副其實。奔牛從漢代得名,在古代是水路要沖,隋唐時有“奔牛閘”,有了閘之後成為商業碼頭,這裡商人聚集、店鋪林立。歷史上,奔牛是武進的幾大重鎮之一。歷史上,明清佳麗陳圓圓就是奔牛人,春秋時期的知音典故就源自奔牛古運河畔伯牙琴渎。
目前奔牛鎮保存較好的古建、歷史文化遺跡主要就是萬緣橋、東街、中街、戲觀弄等。“從歷史上看,奔牛是千年古鎮,但現實中,從鎮區的形象面貌上確實看不出是個古鎮。”高平表示,去年奔牛鎮就著手進行“歷史文化開發規劃”,為此鎮政府專門成立了“奔牛鎮歷史文化開發規劃領導小組”,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初步的概念性規劃。
800多年前,有“南宋四家”之一美譽的詩人楊萬裡到廣東為官。當他乘船經過北江邊的胥口鎮時,觀此兩岸蘆葦叢生、荻花瑟瑟,不禁詩性大發,吟出《明發青塘》一詩:“蘆荻葉深蒲葉淺,荔枝花暗楝花明。船行兩岸山都動,水入諸村海旋成。”
古稱胥口鎮,今名為蘆苞鎮,長岐村便在此鎮之內。由於蘆苞鎮地處珠水西江與北江之交匯處,自古便商船雲集。在古鎮四周的水網上亦星羅散布著傍水而居的村莊。船只駛入這裡縱橫密布的大小河湧支流,與蘆苞四周岸邊星羅密布的村莊往來,為村民們帶來海鹽,又換得莊稼,進行物品交易。沿蘆苞湧向東6公裡左右,便是長岐村。過長岐大橋進入村內,古村坐東向西緩緩鋪展開來。村口有兩塘引自北江水的方塘,邊上並排立著4株幾人合抱不來的大榕樹,而靜水泛出的波紋則映襯在榕樹上,恬然之感油然而生。
每年夏天,村裡人都在其中一個方塘中栽下荷花睡蓮,至初秋,竟得滿塘荷香。如是村口上下兩塘,一塘是古村倒影,一塘是風擺荷葉,遠遠望去,古村山水獨好。這古村的姓氏宗祠呈一字排開立於水旁,各戶房子順次排於其後,逐漸往山頂延伸,越往高處,房子越年輕。這山不高,村民稱其為文筆頂,乃一小山崗,旁邊甚至還有一木棉崗略比此高。建村築屋之時,村民們為了讓村子所靠的小山顯得巍峨些,便合力削去木棉崗的頂部,填到文筆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