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建築裝飾圖案的寓意
日期:2016/12/15 0:54:2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二十四孝》故事・漢江革行傭供母
此石雕“漢江革行傭供母”安置於王家大院,目的是教育兒孫們好好孝敬長輩。
東漢的第三位皇帝章帝劉炟曾給予當時一位有名的孝子“江革”以高度評價。他說,夫孝,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國家雖有不少賢才志士,論孝行,當推江革。這說明江革是當時很有名的大孝子,他的孝行感動了許多人。他的孝行故事被人們廣為傳頌,故事名叫“漢江革行傭供母”,後被錄入《二十四孝》書中。
故事原文是:“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將去,革辄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傭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母終,哀泣廬墓,寢不除服。後舉孝廉,遷谏議大夫。”
其大意是:東漢時有個叫江革的人,少年時父親亡故。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共居度日。有一年,社會上不太平。江革為躲避戰亂,背著母親逃難。路上多次遇到亂兵要殺他,江革總是哭著說:“我有老母需侍奉。”亂兵被他的孝行所感動,沒有殺他。後來他們母子倆逃難到了一個叫下邳的地方安頓下來。因一貧如洗,江革赤足光腳給人打工當傭人,供養母親。母親去世後,他在母親的墓邊結廬而居,終日守靈痛哭,連睡覺都不脫孝服。他的孝行感動大家,後來他被推舉為孝廉,再後來又被提升為谏議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