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發現全國首個帶有通氣管道的宋朝磚室古墓
日期:2016/12/14 20:36:39   編輯:古建築紀錄北宋磚室墓中發現了一個通氣管道。
300畝內有500多座古墓
該墓葬群位於襄陽市高新區團山鎮卞營村,位於古鄧城以東1公裡處。
今年5月,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發現該墓葬群,當時初步探明墓葬150余處,主要年代從東周到唐宋時期。
隨後,襄陽市考古研究所人員進行了大規模勘探,先後發現該地段三個地塊均有大量墓葬。
據了解,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挖掘清理,該地段已挖掘清理墓葬351座,還有200多座已經探明有待發掘。至記者發稿時,已出土陶器、青銅器、玉器、鐵器等各種文物1000多件。
10月12日,本次發掘工作的總領隊,湖北省博物館、考古所研究院研究員朱俊英興奮地向記者說,“在這麼小的一塊地方,發現如此密集的墓葬,全國罕見。”
據朱俊英介紹,通過目前已挖掘出土的墓葬來看,該墓葬群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分布密集,300多畝的面積中有500多座墓葬,全國罕見;二是跨度很大,墓葬年代從春秋戰國至宋代;三是墓葬形制多樣,土坑墓、磚室墓等各種形制都有;四是層級豐富,墓葬等級從貴族到平民墓都有。
據朱俊英介紹,目前,附近又發現了一處墓葬群,正在勘探中。
具體用途待進一步考證
前日,記者現場看到,幾座剛剛被發掘清理出來的宋代古墓,外形酷似圓頂帳蓬,用青磚砌成,為了保證不滲漏,上面用小磚片做楔子,插在磚縫中間,細看墓頂像一個刺猬。
在考古隊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一座宋代磚室墓前,沿著墓道拾級而下,墓門上面是用青磚仿木制作的斗拱。沿著約1米高的墓門進入其中,只見約3米高的墓室,墓頂似帳篷頂,一圈圈的收縮向上,合攏成一個橢圓形。墓室底部用青磚鋪就,墓底面積約4平方米,十分平整;在墓底的四周,用青磚仿制成桌、椅、燈龛、窗等各種形狀。
據介紹,這是一座典型的北宋合葬墓,這種墓葬仿造生活中的建築模式建設,再現生前的生活情景。
在該墓東南約10米處,有另外一座宋朝磚室墓,其墓門用青磚堵得嚴嚴實實,墓門的右上方有一個孔徑約18厘米的通氣孔道,用泥土燒制,通向墓穴上方。
據朱俊英介紹,這種帶通氣孔道的墓葬目前在全國還是首次發現。
墓葬中怎麼會有通氣孔道呢?朱俊英猜測說,估計有兩大用途:一是用於死者靈魂升天,與天地之間溝通;二是相當於建築的煙筒,用於換氣。“我更傾向第一種,可能主要屬於精神層面的。”他表示,具體用途將在後續整理中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