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寶地清東陵祈福度國慶
日期:2016/12/14 17:59:47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國慶長假期間,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區的清東陵景區開展以“祈福納祥”為主題的平安之旅,將展開包括新還珠格格香妃扮演者伴您游東陵、東陵貢栗輕松贏、天下老年人福壽綿長、贈親朋邀請卡、世界文化遺產在中國——萬人大簽名”等系列活動。
農歷九月初九,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在這一節日,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以登高望遠憶親朋,白山求佛迎吉祥,帶上親朋好友,來清東陵風水寶地祈福納祥吧。現在就以下幾方面向各位准備去清東陵的游客做介紹。
觀宏偉建築品歷史文化
在這座龐大的建築群體中包容了中國明清兩代宮廷建築的基本形式,建築藝術達到中國古代建築的頂峰,運用了最先進的工程技術,采用了最為珍貴的建築材料,在清東陵的單體建築中,有屹立在陵區最前方,經過兩次大地震330年巋然不動的全國現存最寬的石牌坊;有全長達5.5公裡的孝陵主神路,其間建有叩之聲若金鐘的“五音橋”,和氣勢恢宏的十八對石像生,有被譽為“石雕藝術寶庫”和“地下佛堂”的裕陵地宮,更有采用最為珍貴的黃花梨木建成並為黃金裝飾的慈禧陵三大殿,以及“鳳在上龍在下”的丹陛石,游人看後既被她那精湛的藝術所傾倒,更為她那宏偉的氣勢所折服。
清東陵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反映著大半部清朝歷史。清東陵自1863年開工興建到1935年葬入最後一個皇貴妃,歷時272年,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整個清王朝的興衰。孝陵的建築反映出清朝定鼎中原初期財力不足,但是雄健古拙,規模龐大的石像生則反映出八旗子弟以武力征服中原,靠弓馬開創天下的雄姿。景陵、裕陵則反映出“康乾盛世”天下太平的時代特征,定陵和惠陵則是清王朝一步步走向衰亡的寫照;慈禧陵則是權力的象征,反映出慈禧兩度“垂簾聽政”的那段特殊的歷史。
攀巍峨遠山享碧水藍天
清東隆以昌瑞山主峰下的孝陵為中軸線,沿昌瑞山略呈弧形分布,而每座陵寢又按其形制自成體系布局,整個陵區的大環境是北靠昌瑞山,作為天然屏障;東依鷹飛倒仰山,西傍黃花山;正南有金星山形若倒扣金鐘;更南為天台、煙墩兩山對峙,形成天然陵口。中間48平方公裡的原野坦蕩如砥,形成內斂的完整環境,山環水繞,主次分明,脈絡清晰,風水俱佳。其間陵寢各據崗巒,彼此呼應,並與山水林木自然融合成為氣勢恢宏而莊嚴肅穆的整體。
遠望時,殿宇城垣、門坊、道路、橋涵、儀樹金黃碧綠,丹紅雪白,像龍宮鳳阙輝映於蒼穹之下,山河襟抱的滿目蔥翠之中,氣勢恢宏壯麗而深沉;近觀時,雕梁畫棟,奕栌交錯,陽馬承阿,丹墀勾欄,莫不形美制精,華麗莊嚴卻又親切細膩。
賞設計藝術探清宮秘密
清東陵——這王朝如日中天後的歸宿所在。看過東陵的地勢才會真正知道“風水”是怎樣充滿美感的建築語言。此地“北有昌瑞山做後靠如錦屏翠帳,南有金星山做前朝如持芴朝揖,中間有影壁山做書案可憑可依,東有鷹飛倒仰山如青龍盤臥,西有黃花山似白虎雄踞,東西兩條大河環繞夾流似兩條玉帶。陵口由象山、煙墩兩山對峙,全陵之水匯集於此,直瀉淋河。群山環抱的堂局遼闊坦蕩,雍容不迫,真可謂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到過清東西陵的人,只要細心就會發現清陵的規模高敞恢弘。清極盛時期修建的乾隆裕陵,有著精美絕倫的石雕佛像和藏經。即便沿修建的輔路而行,游人亦可親賞“五音橋”動聽的音樂,領略孝陵石像生龐大規模和精湛的石雕藝術。慈禧陵名貴的黃花梨木歷經百年仍光鮮依舊,隆恩殿所有的斗拱、梁枋、天花上全是瀝粉貼金的金龍合玺彩畫。其他任何一處古建築都沒有看到過這樣豪華的內飾;殿前望柱和丹陛的繁密透雕紋路令紫禁城的一切雕欄相形見绌。
然而,這一切巍峨奢華的背後,卻隱藏了太多的歷史秘密,在清宮內院、東陵皇寢,有太多的傳說需要我們還原。香妃和容妃是不是同一個人?香妃究竟出身何處?清王朝為什麼分為兩處陵地?而這一切,將從陵寢細節得到驗證。
清東陵是最神秘的地方,具有非凡的魔力,吸引著每一個人,這裡有最神秘的風水、最傳奇的建築、最具震撼力的內葬人物、最慘烈的東陵大盜案諸多謎團種種等你揭開。
推薦閱讀:
何子淵故居:人文蔚起——光裕廬
南城河整治年底完工 元旦可泛舟游黃埔古村
正定將保護修繕千年隆興寺 內有“東方美神”
阜陽一小巷抵牆的石頭原是清代石鼓
祈吉祥平安納福壽延年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自從清東陵修建以來,都是賢臣名士、文人墨客的祈福聖地,如今,清東陵更被游客視為祈福納祥、祈禱平安健康的“中華福地”,對旅行者和祈福者來說“仙”和“龍”就是山和水的文化內涵。在清東陵,獨特優越的山水位置造就了清東陵真正的龍脈之地,正是因為有歷代皇室的選定和守護,清東陵成為了人們的為子孫後代、家族繁榮祈福的聖地,歷年來清東陵祈福的游客絡繹不絕。
清東陵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帝後陵寢,無論在規劃、建築、雕刻還是景觀上,都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歷代皇帝從開始就非常注意在陵園中體現“平安吉祥”的理念,使得清東陵各處留存著大量攜帶平安符號的“平安吉祥物”,如陵址“平安峪”、孝陵神道上的“平安橋”、隆恩殿前的“平安缸”等等,傳說中的清東陵平安神獸——“太平洗(喜)象”等,都傳達了一生平安的理念。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帶上家人來清東陵景區登山秋游,開闊視野,感悟歷史,鍛煉身體,祈福納祥、回歸自然,領略大好山河吧。
推薦閱讀:
何子淵故居:人文蔚起——光裕廬
南城河整治年底完工 元旦可泛舟游黃埔古村
正定將保護修繕千年隆興寺 內有“東方美神”
阜陽一小巷抵牆的石頭原是清代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