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源非遺:渾源鑄鐘
日期:2016/12/14 18:19:43   編輯:仿古青銅器渾源鑄鐘
渾源縣鑄鐘制作技藝便是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朵奇葩,它已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據國家中科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專家、學者鑒別和認定,渾源鑄鐘技藝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窟頂古代塔基遺址是一脈相承、同出一轍,源於遼金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特別是在該縣景色秀麗的神溪村,幾百年來誕生出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最有影響力的是牛家,古老的手工鑄鐘技藝祖祖輩輩代代相傳,並一直沿傳至今。
牛氏家族第十八代傳人牛曉,秉承前輩鑄造技藝。多年來,在造鐘工序上完全運用手工制法,鑄造特色為選材原始、秘方配制、程序嚴謹、模具別致,形成了制作流程環環相扣,產品質量可靠,結構完美的獨特風格。主要特征是造型莊重典雅,古樸大方,鐘聲深沉而宏亮,余音悠揚而動聽,動靜結合,超越銅鐘。
制作流程為7個工序:1、選料,優質松土,上好白口鐵。2、將松土碾碎用篩子過濾,然後加水攪拌到一定的濕度,水量的多少要根據模子的大小來定。3、做模型,將和好的泥手工堆積成型,晾干。4、套模型,因為模型有內、外兩層,將內、外模型分隔並套在一起,中間可用細沙子做隔離。5、夯土,夯結實。6、熔鐵。7、進行澆鑄成型。
牛家造鐘的作坊裡,鑄造匠人將原料放在一個簡陋的煉鐵爐裡進行冶煉,冶煉之後將桔紅色的鐵水倒入在一個半葫蘆狀的熔器裡,接著把它抬到已制好的沙土泥范前,從泥范上的小口中進行澆鑄,待冷卻後大鐘成型。
現恆山主殿大鐘、五台山台北頂五噸大鐘,就是牛家鑄造的。2012年,傳承人牛曉為山西臨縣成功鑄造了十噸重的全省第一大鐘,創下了渾源鑄鐘制作技藝的新記錄。他所鑄造的大鐘精雕細刻,鐘聲動聽,無與倫比。目前,產品遠銷全國各地,深得社會各界的尊愛和贊美。近年來,中央電視台、山西電視台、山西日報、大同日報等媒體對渾源鑄鐘制作技藝特別關注並大幅報道。
渾源鑄鐘不僅是中國古老冶煉鑄造文化的一種體現,而且也是我國悠久歷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其技藝傳承、行業習俗、工具設備、生產運行、作坊布局無不具有濃厚的古老鄉土氣息,蘊藏著集文字、美術、雕刻、工藝於一體的豐富的宗教文化內涵和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2、渾源鑄鐘是我國優秀民間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充分體現了唐宋以來政治、經濟、文化的社會形態,這一中國古老的重大創造,對於民間傳統技術交流,研究古代鑄造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