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漢彩繪漆銅鏡
縱觀我國的銅鏡史,冶煉技術最進步,鑄造工藝最精美,造型式樣最奇巧,工藝表現最豐富的銅鏡出自戰國、西漢和唐代三個高峰期。
圖中西漢初期彩繪漆夔鳳紋四方海棠邊銅鏡,鏡體較大,徑18.7厘米,廓1.5厘米,厚1厘米。鼻鈕,鈕體較大,在形式上漸向半球狀鈕式發展。該鏡的外形已擺脫戰國時期銅鏡的薄型、細鈕、體輕、狹廓的形體特征,漸漸地向著漢鏡的形式發展。該鏡以紅、黑、黃三種色彩的漆彩繪而成。該類圖案與東周之青銅器和戰國、秦漢時期彩繪漆器的圖案出自一脈,顯示了早期漆器的基本特征。鏡背的彩繪漆裝飾僅用紅、黑、黃三色,紅黑漆的化學穩定性好,漆底不易脫落掉色,至今二千余年仍保持著明亮的色澤。同時彩繪漆的線條力度圓潤,骨力飽滿,層次清晰,統一明快,風格生動遒勁。
該西漢銅鏡銹蝕已到鏡體內部,表現出坑坑窪窪的痕跡,且銹呈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