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瓷 >> 邵陽縣宋代窯瓷價值非凡

邵陽縣宋代窯瓷價值非凡

日期:2016/12/14 18:10:52      編輯:仿古瓷

窯瓷遺址發掘現場

現場發掘的網格紋釉下瓷碗

現場發掘的壺形器皿

出土的彩繪瓷,直接用棕褐色的釉料在胎體上繪畫,器物精美。圖/陳贻貴

  近日,文物部門在邵陽縣塘渡口鎮發現了一個宋代窯瓷。經過考古專家們8天的搶救性發掘,截至10月12日已出土文物200余件。考古專家稱,這是迄今為止邵陽市發現規模最大的宋代窯瓷。

  今年6月,邵陽縣五峰鋪鎮至隆回縣城的S317公路開始動工修建。9月21日,施工方施工至邵陽縣塘渡口鎮婆婆山地段時,施工人員在這裡挖掘出了一些碎瓷片。隨後,施工方遂向邵陽縣政府和該縣文物局反映這一情況。為了保護文物不受破壞,同時又不延誤公路修建的工期,該縣文物部門立即與市文物局取得了聯系,將相關情況進行了匯報。

  10月4日,邵陽市文物局考古專家前往現場進行勘探發掘。經過幾天的勘探發掘,考古專家發現了3座宋代窯瓷。10月12日,其中2座窯瓷的搶救性發掘工作已經結束。出土的文物有壺、碗、花瓶、缽、碟、缸等一些日常生活用具,器物數量多達200余件。其中,網格紋釉下彩,通體飾釉,透露出古樸莊重之感,這在我市考古史上還是首次發現。而出土的彩繪瓷,直接用棕褐色的釉料在胎體上繪畫,器物精美,口緣部分還上了釉,瓷器上的圖案花紋也尤為豐富,有花鳥紋、纏枝紋、卷葉紋等。專家稱,彩繪瓷燒制的火候要求比較高,這說明當時瓷器的燒制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考古專家介紹,塘渡口窯旁邊不遠處就是夫夷江,發達的水系為窯瓷的對外運輸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當地生產的瓷器通過水路運輸抵達資江並進入洞庭湖,再經洞庭湖運往長江,銷往全國各地。塘渡口窯不僅依山傍水,緊靠夫夷江,有便利的水路運輸條件,更有豐富優良的瓷土,使這一帶大規模生產瓷器並銷往全國各地成為可能。據了解,這個窯瓷燒制瓷器的瓷土來源於當地青白細膩的青坩泥(俗稱高嶺土),所以瓷器胎體多為深灰色。宋代窯瓷的發現,對研究我市當時的手工業發展史、對外交流、航運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目前,施工方正在積極配合文物部門對另外一座窯瓷進行發掘,發掘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中。專家預計,10月15日前將會完成窯瓷的全部發掘工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