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蘭亭圖扇面

蘭亭圖扇面

日期:2016/12/14 18:30:40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蘭亭圖扇》面,明,仇英繪,金箋,青綠設色,縱21.5cm,橫31.2cm。

    本幅無仇英款印,根據作品畫風及畫心右上項元汴的二方鑒藏印定為仇氏之作。圖中以工筆重彩描繪王羲之在蘭亭水閣觀鵝、賞鶴的情景。在尺幅之間構圖繁密,筆墨精謹,其中巖泉迴轉,虬松垂柳、春花翠竹點綴著園囿。人物形象儒雅,巾帶飄逸,院中的家僮或攜琴,或烹茶,他們的行為襯托出主人清高自得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情趣。對開有明代書法家豐坊於嘉靖甲子(1564年)為項元汴《臨王羲之帖》二則。 

    名詞解釋:

    仇英

    仇英(約1505—1552年),字實父,號十洲,江蘇太倉人,寓居蘇州。初為漆工,後改學繪畫。移居蘇州後得識文徵明,並拜周臣為師,主宗南宋“院體”,形成以嚴謹勁利為主調的藝術風格。中年時畫名漸起,經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邀請,至其家中作畫。嘉靖十六年(1537年)應昆山鑒藏家周鳳來延聘居其家六年。爾後又至嘉興大收藏家項元汴家作畫,長達十余年,其間廣泛接觸、觀摩和臨摹古代名跡,技藝大進,尤其在繼承唐宋傳統的工筆重彩人物和青綠山水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晚年與文徵明父子及其門生交往密切,又吸取了“吳派”文人畫之長,使作品增添了清雅的氣息,其聲譽與沈、文、唐相並埓,有“吳門四家”之稱。

    仇英的山水以青綠重色為主,主宗趙伯駒和南宋“院體”,寫景真實又有所理想化,布局宏大繁復兼具明快清朗,繪建築工致精確而不刻板,山石勾勒中兼施皴擦點染,規整中見放逸。畫樹則勾勒、渲染、夾葉、點綴並用,靈活多變,設色濃艷鮮麗,又注意色調的統一與柔和,顯得艷而不媚。人物畫亦以工筆重彩為主,尤善仕女,體態俊美,筆法細微,敷色妍柔,有“仇派”仕女之稱。其作品雅俗共賞,對傳統的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有重大的發展。

    項元汴

    項元汴(1524—1590年),明嘉興(今浙江省嘉興)人,字子京,號墨林山人,別號香巖居士、鴛鴦湖長、退密齋主人,收藏家、畫家。富藏書畫等古名物,在明代私家收藏中堪稱巨擘。精鑒賞。常見主要印記有“項元汴印”、“子京”、“檇李項氏世家珍玩”、“神品”等。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山東)人,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出身名門,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又稱“王右軍”。他早年以衛夫人(铄)為師,後來草書學張芝,正書則取法鐘繇,自出機杼,推陳出新,創出妍美流變的書體,取代了以往古拙質樸的書風,自成一家。評者謂其草書濃纖折衷,真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媚勁健,千變萬化,而體勢自然。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具有繼往開來的巨大貢獻,對日本書法界也有深刻影響.有“書聖”之譽。所書《蘭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稱為天下行書第一。傳世唐代摹本有《蘭亭序》、《快雪時晴帖》、《喪亂帖》、《上虞帖》等,刻本有《樂毅論》、《十七帖》以及唐僧懷仁集王書的《聖教序》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