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駐足溪畔 到蘭亭蘸一縷墨香
日期:2016/12/14 10:11:02   編輯:古建築保護作為文化靈魂和歷史載體的文字,紹興的蘭亭至今保留著漢文字書寫最美的詩篇,閃耀著中華文化的輝煌,即使在炎炎夏日造訪蘭亭,也會如沐春風。如果你想浸染一番儒雅的墨香,吟誦幾首由衷的詩篇,就懷著詩情畫意,走進蘭亭的竹林,駐足在曲水流觞的溪畔,趕赴一場文字盛宴。
蘭亭
蘭亭
去蘭亭撥起一池詩情畫意
江南的初夏,風輕水淡雲薄,可玩可賞之處眾多。但我喜歡到雅致清爽的地方,尋求一種別樣的感受。思來想去,蘭亭最宜。之前紹興的朋友就和我說過蘭亭,到此可以轉換一下心境,因當年書聖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能在此寫下千古絕美的書法佳作,且山清水秀,竹墨飄香。
汽車駛出紹興市中心約十五公裡,過了蘭渚山蘭亭就近在眼前了。車子離蘭亭還有一段距離就停下了,司機解釋“這裡是文人墨客們吟詩弄墨的情景之地,汽車不可駛近,以免打破這份寧靜。出於這個考慮,官方不允許在景區內外開設餐館酒店,院內兩家茶館也只可以飲茶。幾家賣紀念品的小商鋪更不允許高聲叫賣。”下了車漫步前行,不見有任何車輛通行,看來這是紹興人自覺形成的共識和習慣,我不禁放輕了腳步。
古今書寫故事多
走出茂林修竹,映入眼中一池光亮就是鵝池,自古池內鵝只成群,悠游自在。相傳王羲之特別喜歡鵝,養鵝書鵝寫鵝都屬池樂趣。蘭亭唯一三角形碑亭內,“鵝池”二字為王羲之父子合璧,其“鵝”字系王羲之一筆而就,“池”字由王獻之從容續成。一時間看不出什麼深刻的東西來,只是有種感覺,鵝字呼之欲出,讓人浮想聯翩;池字包容卻容不下鵝之爭鋒。
繞過蘭亭碑便是王羲之書寫《蘭亭集序》的地方,蘭亭碑上的“蘭亭”二字為康熙皇帝御筆。許多民眾都喜歡用手去撫摸這塊殘碑,碑已被手掌一遍遍摩擦得十分光滑,所以又稱“君民碑”。文革期間被砸成四塊,後於上世紀80年代修復,蘭亭碑亭也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蘭亭也成為歷代書法家的朝聖之地和江南園林傑作。
到處都有好看的字
走進紹興,包括我在蘭亭景區周邊的村屯游走,隨處可見書寫漂亮的毛筆字或鋼筆字,堪稱全國獨有的一道風景。更是紹興最光彩的門面。作為游人,僅憑目光中看不盡的好字就足以心曠神怡。紹興城鄉居民喜好書法具有普遍性,特別是蘭亭周邊村屯,愛好書法,懂得書法上百位。別看簡衣素面,竟然有如此高的雅興。我來到了蘭亭村,一進村子就看到牆上張貼的一些宣傳單,字體流暢,風格灑脫。一張宣傳單寫著“堅持德才兼備,精干高效”每一筆每一個字都堅韌有力,不失靈魂。
在村口不遠的地方,我看到一位老者在寫書法,宣紙扔了一地,沒過多久挽起袖子和褲腿便去做農活了,我走上前去看到他的手是黑色的,不知是墨水還是泥土。他叫紹遠水,每逢年節或是有人婚嫁都義務幫人寫對聯。自己從小喜歡寫字,後來慢慢地開始練習寫書法,2007年獲得了全省書法大賽的優秀獎。走出紹老先生的房捨,就是蘭渚山,門前溪水潺潺,這位地道農民的爽朗笑聲回蕩在耳旁。我想起了在蘭亭游走時,一個小學三年級男孩寫的一句話,“字愈精神人愈靈”。
(編輯: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