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建築材料 >> 明代最大缂絲品盡顯皇家奢華

明代最大缂絲品盡顯皇家奢華

日期:2016/12/14 18:30:07      編輯:仿古建築材料

    俗話說:“一寸缂絲一寸金。”說的就是缂絲這種織物,工藝繁復,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而眼前我們見到的這幅缂絲瑤池吉慶圖軸,縱橫皆兩米有余,是現存明代最大的缂絲作品,織工精細華麗,當屬皇家才能做出的鴻篇巨制。

    在這幅兩米見方的絲織品上,描繪了王母娘娘在瑤池慶壽的場景。王母鳳冠霞帔端坐其上,九位仙女各捧壽禮紛紛來賀。瑤池水波蕩漾,祥雲缭繞,松柏青翠,桐蔭引鳳,山石在旭日的照耀下反射出五彩的光芒,仙鶴、梅花鹿穿梭其中,桃實、靈芝碩果累累,畫幅上的題材無一不強調了祝壽的含義。如此繁復的畫面,想著即便是用畫筆描繪,也需細勾慢描許多時日,更何況是用以一根根絲線做畫筆的缂絲,巧手巧思,令人驚歎。

    缂絲,是我國傳統絲織品的一個品種。缂絲的特點是“通經斷緯”,“經絲”指織物上呈南北向排列的絲,得名於地球的經線;“緯絲”即指織物上呈東西排列的絲線。因為缂絲先將經絲掙於織機上,將圖樣襯在經線下,織工透過經線看清圖樣花色後,用毛筆將花紋輪廓描到經線上,然後再用帶各色彩絲的小梭子,依照紋樣的輪廓在經絲中織出緯絲形成圖案。由於是直接將紋樣織在緯線中,因此缂絲的紋樣與織物本身融為一體,而不是像刺繡那樣形成紋樣在織物表面突起。這看似簡單的技術,其實易學難精。因為它不像普通的織物那樣能夠一梭到頭,而是需要在中途多次變換不同顏色的緯絲,由織法決定了容易造成不同顏色緯絲之間的不連貫現象,俗稱“通經斷緯”。

    為了使整幅織物的花紋自然寫實,有立體感,缂絲在實際操作時,出現了許多具體的“戗”法。“戗”在缂絲裡的意思是“填補”,指的是兩種或兩種以上色彩的配織。如深淺兩色緯線相互穿插,產生暈色效果的“長短戗”;體現顏色深淺均勻變化的“木梳戗”等。另外還有為使花紋具有立體效果,多色絲線按色階退暈缂織的“結”法,和表現海水層次的“掼缂”法等等,正是由於有了這麼多具體的技法,才能使缂絲的畫面如同水墨暈染一般,生動逼真,協調自然。

    行梭運絲的織工們成就了這貴比金玉的缂絲,當這幅缂絲瑤池吉慶圖軸在壽誕之日被徐徐打開時,必定耀眼奪目,贏得滿堂喝彩。

推薦閱讀:

古建築趣話 說說古代的避雷針

閒游烏鎮

廚房擺植物招財催旺財運

自稱被誣蔑造假村民要與曹操墓質疑者對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